我每天留恋于工作和美食之间,内里充满着不同的欢乐。
工作让自己的生活非常的充实,能够有一个平台挥自己的所长,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美食让自己的生活更多彩,体会在繁杂和相对单调的工作中充当自己的调和剂,也更多的可以调剂自己的心情。
我自己也是从小就喜欢阅读,在书中寻找不一样的世界。
自己的生活中总有不足和遗憾,可以在书中寻找完美;有一在现实中心无法遇到的,无法展示的东西,书中自会以最现实的方式展现你心中的悲苦。
小的时候特别喜欢读历史书,感觉历史书比较真实,有很多人物有血有肉。
这和我从小听了很多评书有关系,那些很多评书里的人物都真实的存在过,让我们从这些历史人物的身上去体悟当时的历史场景。
后来读了很多书之后,评书中的历史人物和背景,以及很多历史书上人物和历史相差很多,很多人物并不高大,甚至也就是普通人,历史也不如我们看到那么鲜亮,有很多污秽隐藏在滚滚的历史洪流中,让我真实历史产生不同的理解,让我多少也有点失望。
后来就慢慢喜欢上了文学作品。
以前是感觉文学作品都是虚构的,所以以前上课时候特别不喜欢,我比较喜欢真实的东西数理化、历史和地理,我这人的脑袋比较直,不会转弯,总是喜欢一是一、二是二的东西。
后来在慢慢的看书中,体会到很多文学作品完全是根据每个的亲身经历写成的,没有自己的亲身体会是写不出好文章。
小的时候我们学习的鲁迅先生的散文《从百草园到三位书屋》、《藤野先生》和《闰土》等,还有他的代表作《阿q正传》正是基于自己从小到大对中国人和中国社会的长期思考才能创作的。
后来在读大学时候接触的路遥的《平凡的世界》,那时第一读到有触动灵魂的感觉,以前看书就会说这本书写的不错,描写的蛮好,情节有意思,而《平凡的世界》是走入我们很多读者的内心的作品。
看了一部作品,很多次有想流泪的感觉,很想去和孙少平和田晓霞聊一聊,很想写信给路遥问一下为啥不能成全孙少平和田晓霞,结果一打听路遥先生已经故去了,当时引为憾事。
后来随着我自己的经历的丰富,大量的阅读让我逐渐理解路遥先生的写作心意了,感受到了文学之美。
从那时起,我就非常关注茅盾文学奖,那时的《白鹿原》和穆斯林的葬礼,在我的内心一样激荡起巨浪。
可惜后来的茅盾文学奖的作品是王小二过奖,一年不如一年,心中颇为遗憾。
虽然后来莫言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但是我始终觉的他不如路遥、贾平凹和陈忠实等作家。
到了后来我接触了外国文学,尤其是日本文学再一次在我的内心中引起巨大震撼。
国外的文学巨匠很多,但是当代的村上春树却用时代的文笔让我们对现实的世界进行更深的思考,我个人一直是他忠实的粉丝。
后来通过他又认识了东野圭吾,当代的悬疑侦探大师,她的作品中不仅有悬疑和侦探,有更多对人性和现实社会问题的思考。
然后我住不饿进入日本文学殿堂,夏目漱石、太宰治、三岛由纪夫、川端康成等都深深吸引了我们。
国际上的诺奖和国内的茅盾奖都是文学的指向标,都是我们可以选的阅读佳作,但是现在的国际上也好,国内也好,在没有像马尔克斯、米兰昆德拉这样的独领风骚的人数,开先河的人,逐渐归于平淡。
幸福书屋】第一时间更新《人生这几年总会有风雨来陪哪首歌的歌词》最新章节。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