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比如练字,一笔一笔地练去,原也是不错的。
到底是难出头,待比划写好了。
也就写死了,不如从一开始,就先在那笔意上下功夫。
只是这着,也是少有人能体会到其中的大妙处。
听香菱如此说,黛玉紧接了说道:断不可学这样的诗。
你们因不知诗,所以见了这浅近的就爱,一入了这个格局,再学不出来的。
你只听我说,你若真心要学,我这里有《王摩诘全集》你且把他的五言律读一百首,细心揣摩透熟了,然后再读一二百首老杜的七言律,次再李青莲的七言绝句读一二百首。
肚子里先有了这三个人做了底子,然后再把陶渊明、应玚、谢、阮、庾、鲍等人的一看。
你又是一个极聪敏伶俐的人,不用一年的工夫,不愁不是诗翁了!
这王摩诘,老杜,李青莲自然无人不知。
只那提到的魏晋自陶渊明以降诸人,哪里是可以学得到的。
比如这最不熟悉的“建安七子”
应玚《应德琏集》,就有“别诗”
写道:朝云浮四海,日暮归故山。
行役怀旧土,悲思不能言。
悠悠涉千里,未知何时旋。
这几句诗上,既有旷远的志趣,又有了思乡的情怀。
而这两者看似矛盾冲突,却把一位游子内心复杂而悲伤的情思,都牵扯出来了。
那香菱听了,笑道既这样,好姑娘,你就把这书给我拿出来,我带回去夜里念几首也是好的。
黛玉听说,便命紫娟将王右丞的五言律拿来,递与香菱,又道你只看有红圈的都是我选的,有一首念一首。
不明白的问你姑娘,或者遇见我,我讲与你就是了。
钱穆老先生对黛玉的这个评价,在“我们如何读古诗”
一文中,曾做出过如此的解释:“放翁这两句诗“重帘不卷留香久,古砚微凹聚墨多”
,对得很工整。
其实则只是字面上的堆砌,而诗背后没有人。
若说它完全没有人,也不尽然。
这个人在书房里烧了一炉香,帘子不挂起来,香就不出去了。
他在那里写字或作诗,有很好的砚台,磨了墨,还没用。
这意思,想来也是黛玉的那意思。
于是香菱拿了诗,回至蘅芜苑中,诸事不顾,只向灯下一首一首的读起来。
宝钗连催她数次睡觉,他也不睡。
宝钗见他这般苦心,只得随他去了。
于是这大观园里,又多了一个痴的。
那妙玉眼见妹妹也是个上进的,自然也是喜欢的紧,就在那黛玉给香菱的王摩诘的诗上,从立意到章法,着力注解了去。
那香菱犹自不知,原来是大观园里那诗词上,妙玉、黛玉两大高手,一起加持了自己,难怪如今理解体悟起那摩诘诗句来,比以前明畅多了。
幸福书屋】第一时间更新《穿越红楼成黛玉是医妃》最新章节。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