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朝代帝王看完这段历史后,都忍不住想骂东晋,可细想一番后却又忍住了。</p>
东晋表现地如此无能又荒唐,并不是皇帝昏庸愚蠢,而是根烂了。</p>
从西晋司马炎大肆分封藩王开始,西晋的结果导向就已经注定如此。</p>
要稳固政权统治没错,可选择分封制这个已经被历史判定为歧路的决定是不对的。</p>
至于司马炎选择智力有问题的司马衷继承皇位,进而导致贾南风乱政,只不过是加速了这一恶果出现的进程,也就是八王之乱。</p>
而在东晋建立之初,司马睿本身实力太弱,不得不选择依靠世家,这就导致他被各大世家给架住了。</p>
想要北伐,司马睿就必须要收回权力,彻底压制住拥兵自重的世家们。</p>
可要收回权力打压世家,又无法避免地会开启内战。</p>
在大敌当前国家受辱的时候,还要打内战,这在任何人看来都是极其愚蠢的。</p>
可深究其内因后,才会明白被诸多问题缠身的东晋,注定无法将力量整合在一起进行北伐。</p>
也就让人在了解这段历史之后,体会到如此局势下深深的无奈和绝望。</p>
【祖逖死后,后赵南下进攻祖约之际,王敦选择了在此时发动造反。</p>
如此严重的外忧内患,对东晋来说绝对是要命的,可对王敦来说却是造反成事的最佳时机。</p>
而王敦之所以选择造反,也有他自己的野心与必须要这么做的原因。</p>
琅琊王氏靠着早期帮助司马睿登基后,家族也得以手握重兵,在东晋朝堂上几乎一手遮天。</p>
这种局面严重威胁到了司马睿的皇权。</p>
于是针对王氏的打压很早便开始了。</p>
司马睿第一步就是提拔刘隗、刁协等其他士族人士,用以制衡王氏势力。</p>
这让王敦极为不满,也知道司马睿一定会一步步削弱他的兵权,进而收回王氏掌握的权力。</p>
事关王氏全族的利益与命运之所在,造反也就成了王敦这种不甘认命之人的唯一选择。</p>
于是在祖逖死后,后赵入侵之际,王敦认为再无人可以在军事上威胁自己,因此决意选择在此时举兵入京。</p>
王敦选择的时机极为刁钻。</p>
此时的祖约既不能出兵帮助司马睿平叛王氏,司马睿又不能调动兵力支援祖约抵御外敌入侵。</p>
这让王敦得以在最后如愿造反成功。</p>
可却也极大危害了东晋的利益,甚至是置东晋的生死于不顾。</p>
公元322年,王敦以讨伐刘隗为名,在武昌起兵向建康进发。</p>
王敦兵临石头城后,司马睿曾命刘隗、戴渊、刁协、周顗、郭逸和虞潭等率军平叛。</p>
或许是两边押注,又或者有更复杂的原因,同为王氏代表人物的王导,也在平叛王敦之列。</p>
但是这些参与平叛的大臣和将领都被王敦打败。</p>
不到三个月的时间,王敦兵临京师建康城下。</p>
而此时的南方士族的态度却是中立,作壁上观。</p>
既不明显支持王敦,也不积极帮助朝廷对抗王敦。</p>
因为司马睿也同样是个不甘认命被世家架空的皇帝,登基后第一步就是扶持自己的势力打压南方世家。</p>
押上身家性命帮助这样一位皇帝,明显不符合南方士族的利益。</p>
而司马睿自身的兵力也根本对抗不了王敦。</p>
无奈之下,司马睿只好向王敦妥协,甚至可以称得上投降。</p>
主动派遣百官面见王敦,并任命王敦为丞相、都督中外诸军、录尚书事、江州牧、封武昌郡公等职,王敦得以掌控朝政,遥控朝廷。</p>
并且王敦进入建康后大开杀戒,杀害了周顗、戴渊等有名望且忠于晋室的人。</p>
司马睿最终忧愤成疾,数月后病逝,时年公元323年一月,终年47岁,在位仅6年,谥号元帝。</p>
随后太子司马绍继位,即晋明帝。</p>
而北方的祖约也大败后退,洛阳周边收复的领土被后赵占领,祖约退守寿春。</p>
之后后赵又攻取陈留。</p>
梁州、郑州等地区也危在旦夕。</p>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幸福书屋【xfshu.com】第一时间更新《璀璨华夏:挽千古意难平》最新章节。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