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一下午,徐行都缠着三齐给他讲解符脚。</p>
然后对着资料偷偷钻研各种符脚的画法。</p>
… …</p>
这玩意儿和符头似的,同样也有各种不同的版本。</p>
有画五雷、日月的,有写十二星君(也就是:子丑寅卯等12个地支)的。</p>
还有专门为斗法用符和斩邪用符绘制的符脚。</p>
面对诸多不同的符脚,徐行一脸懵逼。</p>
这玩意儿完全不像电池之类的东西… …</p>
好歹电池这玩意儿,无论形状怎么改变,还是能通过正负极找到异同不是?</p>
可符脚这玩意儿,除了都是鬼画符以外基本就没啥共通点。</p>
这让自己如何总结啊?!</p>
无奈之下,他只得转头研究起充电电池的原理。</p>
寄希望于从这种低维度的视角找到灵感。</p>
“储备电池是一种能量转化与储存的装置… …它通过反应将化学能或物理能转化为电能… …电池即一种化学电源… …它由两种不同成分的电化学活性电极分别组成正负极… …”</p>
废话连篇!</p>
徐行耐着性子继续往下看:</p>
“两电极浸泡在能提供媒体传导作用的电解质中… …当连接在某一外部载体上时… …通过转换其内部的化学能来提供能。”</p>
什么电解质化学能的… …</p>
徐行的化学基础在初中毕业时就已经还给老师了,他一个文科生理解起来也太费劲了点。</p>
好在文献接下来终于说了两句人话:</p>
“作为一种电的贮存装置,当两种金属(通常是性质有差异的金属)浸没于电解液之中… …它们可以导电,并在“极板”之间产生一定电动势,电动势大小(或电压)与所使用的金属有关,不同种类的电池其电动势也不同。”</p>
电动势?</p>
是不是就是我理解的那种可以反复充放电的意思?</p>
顺着蓝字点了进去,虽然依旧看着一知半解的。</p>
可他还是勉强理解了文档的意思:</p>
“也就是说两种不同的金属再加上电解液,就可以储存电能呗?”</p>
徐行顿时眼前一亮!</p>
是了,既然真气能够通过重金属传递。</p>
那我用重金属来制造“电池”的话,未必不能存储真气?</p>
至于原理,直接照抄蓄电池的不就得了?!</p>
一想到这个他立马坐不住了。</p>
于是立刻打开某度查看起电池的制作原理。</p>
第一个蹦出来来的就是对最早搞出电池的伏特的介绍:</p>
他在1799年,把一块锌板和一块银板浸在盐水里,发现连接两块金属的导线中有电流通过。</p>
于是,他就把许多锌片与银片之间垫上浸透盐水的绒布或纸片,平叠起来。</p>
这就是世界上第一个电池──“伏特电堆”。</p>
1836年,英国的丹尼尔对“伏特电堆”进行了改良。</p>
他使用稀硫酸作电解液,解决了电池极化问题。</p>
制造出第一个不极化,能保持平衡电流的锌─铜电池,又称“丹尼尔电池”。</p>
此后,又陆续有去极化效果更好的“本生电池”和“格罗夫电池”等问世。</p>
但是,这些电池都存在电压随使用时间延长而下降的问题。</p>
“那就是会漏电咯?”</p>
徐行无奈的翻了个白眼,那还说个屁!</p>
而且银虽然可以传导真气,但锌和铜肯定是不行的… …</p>
继续看下去:</p>
1860年,法国的普朗泰发明出用铅做电极的电池。</p>
这种电池的独特之处是。</p>
当电池使用一段使电压下降时,可以给它通以反向电流,使电池电压回升。</p>
因为这种电池能充电,可以反复使用,所以称它为“蓄电池”。</p>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幸福书屋【xfshu.com】第一时间更新《大隐隐于市,道观值三亿》最新章节。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