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二日的朝议上,皇帝一开始就宣布了南陵温为调查团指挥使,这让很多人都一脸的不服气。 大家都认为朝廷内部多的是可以录用的人才,一个资历尚浅的校书郎又有何德何能! 尤其是擅长弹劾的御史们,都已是一副跃跃欲试、火力全开的样子。 皇帝也一改平日里虚心纳谏的样子,摆出一副要硬点南陵温上位的架势,等到群臣私议的气氛差不多时,他便直接把南陵温推了出来。 皇帝说:“爱卿们有何问题,只管问南指挥使,昨天君臣之间已经深入交流过,朕确认他已经调查清楚了很多的事情。 当然,你们中若真有人能问住他,朕也可以考虑收回成命,另择贤明!” 这便是在给南陵温'摆擂台',在如此煽动性的'鼓励'下,想要被皇帝重视的官员们,大脑绝对是飞速运转起来。 尤其是几个,自以为会是以后宋国砥柱中流的中层官员,听到“深入交流”四字后,都狠狠的看向南陵温,真恨不得能用眼神把他'杀'死。 他们都已将南陵温看作今后一段时间内,阻碍自己上位的敌人。 在'群情激奋'下,御史王贽第一个站出发言,仗着谏官不会因言获罪的原则,他也不怕事大,开口就说: “竟然是陛下钦点,就请南指挥使,回答王某的一个疑问! 此次行刺之事,整个过程曹皇后表现的过于冷静,复盘细节后,会给人已提前有准备的错觉,这点不知你认同否?” 如此含沙射影的诬陷曹皇后,让与皇后交好,且性格直爽的欧阳永叔忍不了,他也不等南陵温回复,便直接回兑: “王御史的意思是,曹皇后就应该慌乱,让陛下置身险地?况且曹皇后出身将门,遇事冷静有何不可?” 王贽早知,他的说法会有人反驳,早已有准备,立马回应: “还请欧阳相公不要误会我,这仅是就事论事。 根据史官的记载,宫女发出喊声时,并未有人通报有刺客,陛下也欲出坤宁宫,一探究竟,却被皇后强硬的阻拦。 事后证明,这也是正确措施,细细算来,当晚皇后真是没有一丝的错误,真可用天衣无缝来形容!” “天衣无缝”四个字,一般都是用来形容计谋,欧阳永叔听完后,立马厉声而道: “御史表面看上去言之成理,但多是穿凿附会,公道自在人心!我绝不与你这捕风捉影的人计较!” 这时枢密副使邓绾也站出,他装出一副和事佬的模样,但并不是来调停。 邓绾说:“欧阳相公息怒,你误会御史了! 这件事的分歧来源于史家的描述,他们笔下曹皇后如未卜先知一般,这怕是有所暗示!” 修史是欧阳永叔的老本行,具体到这次行刺之事的描写,史官记载的确严谨。 在欧阳永叔看来,也只能说曹皇后的确是大将之后,处理过程完美,的确像未卜先知一般。 (其实张茂则已暗中通知过,史家如此记载,也是故意让后人去猜测其中真相) 欧阳永叔怕自己再多嘴,会被人抓住漏洞,想起皇帝说过一切解释权在南陵温身上后,赶紧说: “邓大人,天下人也未必会这样认为!不如听听指挥使意见,目前他最有发言权!” 此时文宽夫、贾昌朝、富彦国三位重臣都已做出一副要沉默到底的样子,南陵温一看便明白了他们已经达成某些默契。 在无欧阳永叔分担火力后,眼下的问题,已只能靠自己去解决。 不过这段时间里,已经够南陵温去反应言官的攻击。 他觉得既然对方想攻击曹皇后,他就来把水搅浑,让张贵妃也下水,毕竟史官也如实记载了,张贵妃诡异的救驾行为。 南陵温说:“御史大人说的有理,根据材料来看,皇后的确值得怀疑,但既然陛下已经认定是张贵妃护驾有功,不如先商讨一下该如何赏赐贵妃!” 这话让邓绾不由的愣住一下,他内心感叹: “这个小子,怎么这么快就看出了我的意图!看来王贽要上当了!” 王贽之前的发言,其实都是按邓绾的暗示,本来要等大家都怀疑皇后时,再提出赏赐贵妃的事。 但不想被南陵温率先说出,虽然知道时机不成熟,但王贽还是笃信皇帝会偏袒贵妃,因此他竟然直接回应: “依指挥使所言,臣以为张贵妃立了如此大功,理应被重赏赐和提拔!” 南陵温立马应和,他说: “陛下,臣以为贵妃这种奋不顾身的行为真是罕有,应该拔戳。 但贵妃再往上便是皇后!如果真成,史家如实记载后,一定会有人认为,事情由张贵妃策划,目的是借机邀功上位!” 邓绾大怒,他红着脸说:“指挥使不是言官,绝不可牵强附合!” 见皇帝还在沉默,南陵温中气十足的回应邓绾道: “邓大人,前面所说都不是最致命的,事情的关键是能否以功升至皇后之位!” 图穷匕首现,邓绾瞬间就明白了,南陵温的意图。 在南陵温看来:若贵妃能通过邀功提拔变成皇后,那么郡王立功后便可以夺天下,这套逻辑一成立,天下就会重回五代十国的军阀大战。 这时,御史中丞司马君实站出说话: “启禀陛下,汉朝冯婕妤以身为汉元帝挡黑熊,也只是晋升昭仪,自古就没有立功能当皇后的道理,绝不可开创风气!王贽此暗示乃是祸国殃民的想法!” 此话一出大臣都反应出来此中的道理,尤其是被迫沉默的欧阳大学士,更是直言: “王御史,你此举真是滑天下之大稽,贵妃若能沦功升为皇后,陛下将置于何地?你是在暗示郡王们去效仿吗?” 王贽赶紧下跪,他已经吓得不轻,赶忙说:“是臣疏忽了,还望陛下体谅我的初心!” 皇帝微微一笑,他要王贽站起,强调:“爱卿们尽管畅所欲言,今日无人会因言获罪!” 翰林学士王介甫也决定帮南陵温一把,他发言说: “赏赐之事可以后议,但宫内发生行刺之事,责任第一人肯定是皇城司,请大家把注意力拉回!” 邓绾气愤于南陵温很早就看穿自己意图,只能再找对方的漏洞,他说: “史家笔法过于简化,还请指挥使详细说明事情经过,给大家一个交待!” 南陵温已润色了一夜,他发挥自己的多年积累的瞎编能力,把事情的基本流程如实复述了一遍,不过改动了关键的细节。 南陵温表明,四名刺客当晚是突然行事,事件起因是王胜酒后失态,在伙伴面前吹嘘自己与皇后殿内一丫环有私情,他日回乡后,便可抱得美人归。 此事被军官无意发现后,威胁着要上报以邀功,实际只是想捞点好处,但没想到被王胜灭口。 杀人之后,四名侍卫们便已无路可退,他们想先把军官尸体藏在无人居住的宫殿,待天亮前再以换班为由逃出皇城,但没想到赶上了宫女们在检查易燃物,误打误撞后,便发生了行刺之事。 司马君实和王介甫没有涉及到政斗的核心圈,他俩还报着要还原真相的心态,因此继续追问细节。 司马君实说:“后宫中并没有守卫在巡逻,这作何解释?” 南陵温肯定是已经想过,立马就回答: “有,但都被王胜提前避开,他毕竟是大内侍卫,肯定熟悉巡逻线路。 而且,在几处无人居住宫殿内,皇城司的确放松了巡逻,这和内侍官想敛财有关,但此事我还来不及查清!” 司马君实认可这个理由,他说: “有如此可能,历史中有很多相关记载,我尚记得有名宫女偷了皇家宝物,为了防止被人查出,进而一把火烧了宫殿!” 南陵温内心窃喜,像司马君实这样正派,又学富五车的人,只能以常理去欺骗他,回答的话里绝不能有任何心眼,便是孟子所说的“君子欺之以方!” 王介甫也观察到了细节,他接着司马君实问: “张贵妃是如何得到皇帝被刺的消息,一路上没有遇到任何阻拦吗?” 南陵温说:“回王大人,这便是陛下感动的原因,贵妃对行刺之事并不知情,见宫里突然乱作一团,便直接冲出宫殿,赶往坤宁宫。 当时贵妃并无盛装,且只带领了几名宫女,就算守卫或者刺客遇见了,也不会去关注!” 王介甫也认可这个说法,他回应: “举个不恰当的例子,换做我是刺客见到一群宫女,在有追兵的情况下,也不会去注意他们; 若是被护卫遇见,只会督促她们别乱跑,先找个地方躲起来!” 南陵温内心稳住了些,至少在行刺这件事上,不会再有人不识趣的去探明真相,不过关键的如何惩罚,还得继续与百官对线……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幸福书屋【xfshu.com】第一时间更新《重生,想让北宋大统一》最新章节。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