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杭州知府官邸里,南陵温们和李余庆是一副相见恨晚的模样,几人是不停的觥筹交错,在欢声笑语表示心意。 李余庆经过南陵温们的提醒,也把积压在心里,颇为郁闷的两件事说出。 这第一件之前已经涉及,便是苏州往昆山的路今年会贯通,他心里略有不忿,毕竟如今看来,已经成为了某些人的邀功政绩了! 第二件事则复杂许多,涉及到多年前的旧事。 李余庆说:“前几年里,两浙路尤其是杭州地区,连续的干旱加内涝,百姓们苦不堪言,因此各州县联合上书,请求减免一定的税赋。 皇帝审阅后,也御批同意,本意虽好,实际操作中却成了各路官员的敛财手段。” 赵仲明说:“还有这样的事?难道有人贪墨常平仓里的粮食?” 李余庆摇摇头,他说:“前任知府的本意是减免十三个县里,一年内的田赋,但不知为何扩大到了整个杭州府,而且是连续减免三年!” 张可秀觉得也不算什么大事,她说:“只要能让百姓们得到点实惠,朝廷少收一点无妨,现在改回来即可!” 李余庆笑着说:“问题是,事情不是往这个方向发展的。 后面两年的税赋,各县都是照常收缴,但没有上报而已,大部分是用作公务支出,但也有些流入到私人的口袋里!” 南陵温觉得情况太稀奇,他问:“以李知府的个性,恐怕早已上书给陛下,京城方面是何反应?” 李余庆轻描淡写的回应:“没有一丝反应,或者说也许你们就是反应!” 赵仲明突然反应过来,他说:“李知府说的这两件事,不就是谁来背锅,谁来揽功吗?” 张可秀也认同,她说:“如今看来,上面有人吃准了李大哥性格中'莽'的部分,知道他敢在此地横冲直撞,换成一般官员,为了仕途顺利,是不敢一下子得罪如此多的人!” 南陵温听完,笑着说:“可秀娘子,你怎么能这样说知府大人?” 李知府也不觉得难堪,他也是一脸笑容的回应: “我还以为是时运使然,想不到里面有这么多考量,真的是'性格决定命运',但不管是否被人利用,我都只按自己的原则来!” 三人看到李余庆有如此操守,都表示了自己敬佩之意。 又因为事关重大,南陵温提醒着说: “我觉得陛下不会将此事压下,只是还没有到该处理的时机,不知道李知府当初提交了证据吗?” 李余庆回应:“我多少还是留了个心眼,怕证据被中途截留,因此还保留在手上!” 听完,南陵温高兴说:“你应该清楚,现在手中的证据,可是会砸掉无数人饭碗,他们若知道后,必然会以死相博。 我非要知府达人明哲保身,但做任何事都得讲究方法,不能学飞蛾扑火。 社稷已经很缺少雷厉风行的人,你得保重!得继续为大宋熬下去!” 张可秀也赞同南陵温,她说: “好人大抵是斗不过坏人的,因为他们有道德上的标准。但我希望李余庆为了社稷,把公德抬高,私德放下一点,假如龅牙叔因为管仲的小气、贪财等,不推荐其为齐相,按孔子的话,我们都要变成胡人了!” 李余庆震惊于张可秀有如此深刻的见底,他轻声问了句:“现在还可以补救吗?” 南陵温说:“还来得及,现在就请大人下令,召集各知县来府衙议事,我们借此先划分好队友和对手。” 李知府肯定是同意,连夜派人往辖区各县发去了公文: 今有天子代表,按察使团成员莅临海州府衙,为体察民情,现令各县速派人员入府,携带户籍及水文资料,以三天为期限,不得有误! 公文最后,还附上了两浙路按察使黄德和以及杭州知府陈余庆的签名。 之所以要加上黄德和的名义,这是有深意的,因为世人皆知宦官贪财,如果杭州下属各知县有难言之隐,想要在巡检中瞒天过海,就必然会有所表示,算是一种不打自招。 相反,敢于拒绝的人,十有八九是自身过硬的,到时候,南陵温们便可以考虑下,让他们和自己站同一阵营。 但只过了一天,南陵温就开始失望,所有已进入府衙的官差,都带来了礼物。 但三人还是与县里各人员都做了深入交流,重点询问水文和户籍人口的增减情况。 在这过程中,南陵温发现: 各县代表经过谈话后,都是立马离开,唯独是鄞县派来的吏人迟迟不肯离开,问询原由。 差人一再表示,要拿到州里开出的已收到资料的回复函,方能离开。 赵仲明有点好奇,笑着对南陵温和张可秀说: “虾兵蟹将都如此蛮横,看来这位吕知县,平日里政令肯定很严厉!” 南陵温以他自身经历推测,觉得也许还有其他情况,他说: “这位吕知县不一定是个政令严明的人,我们不妨先看看他的进贡!” 三人都同意,随后找出了吕知县送来的礼品。 南陵温打开一看,并没有印象中的金银财宝,反而是一幅吕知县亲手绘制的《荷花出水图》。 在画卷的留白处,还写上了一首周敦颐的《爱莲说》。 张可秀看完后,大笑着说:“这吕知县,是在给我们表明,他出淤泥而不染?” 赵仲明则是一脸不屑的说:“也不知是变个法子谄媚,还是真有其事!” 这时,李余庆也在一旁,他对吕惠卿很是熟悉,立马给三人说起这位知县的情况: “此人本事的确一流,不爱财但是恋权,我曾经劝过他不要过分看重仕途,对于今天的献图操,我也不觉得出格!” 南陵温也认同,他说:“渴望上升可不是什么坏事,但能让李知府开口的人,恐怕来头不小吧!” 李余庆听完,笑着说:“你倒是心细如发者! 吕惠卿此人可是进士及第,他本来已通判真州,但自己却主动降职位,来到杭州做知县的!” 听完,赵仲明反问:“如果真贪权,就赴任通判,按照三年一大考的原则,如此高的,随便混到京官中层哦?” 李余庆解释到:“他是慕王制诰名而来,王大人好像在此地试验了一个青苗法(官方向农民提供借贷,方便他们生产)。 吕惠卿已答应帮他继续总结过程,所以还要再待上一段时间!” 张可秀说:“目前尚未见出格之事!但我信李知府的判断,吕惠卿愿意留在此地,有为民造福的目的,但更多的是在等王大人进入两府,从此自己便攀上一棵通天的大树!” 李知府点头,他继续说:“但一切还都只是我的个人的好恶,没有具体证据,希望不要影响你们的判断。 最让我震惊的是,这位吕惠卿只比王制诰小十年左右,竟然称呼对方为'亚父',就算是再崇拜也不至于此!” 南陵温明白了李余庆说对方贪权的原因:称亚父的确有些过了…… 不过这让南陵温有了新思路。 吕惠卿毕竟是王介甫所看重的人,此人又久居杭州基层,肯定了解此地放税情况,南陵温可以找他问问情况,对方若有心攀附,便肯定会据实以告……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幸福书屋【xfshu.com】第一时间更新《重生,想让北宋大统一》最新章节。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