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 </p>
天刚蒙蒙亮。 </p>
林诚和姚二郎,还有许家商行的护卫统领孙淼一道儿,准备去拜访周桐周老大侠。 </p>
去的路上,平日里不苟言笑的姚二郎这会儿倒是紧张起来了。 </p>
御拳馆坐落在汴京南郊,武学边上。 </p>
据姚二郎说,二三十年前,御拳馆最鼎盛时期,聘有教师十八人,学徒近千人。 </p>
门下弟子,要么是去边疆建功立业,要么就是在八十万禁军里担任校官或者教头。 </p>
御拳馆的威名传遍天下,是大宋武人心目中的圣地。 </p>
然而好景不长! </p>
自从永乐城之战(1082),宋军被破城,伤亡两万余将士后。 </p>
大宋和西夏就进入了漫长的休战期,加上这些年主站派的新党,罢官的罢官,贬谪的贬谪。 </p>
这二三十年来的朝堂上,还是以保守的旧党势力为主。 </p>
在这种背景下,御拳馆也就逐渐没落了。 </p>
提起当年御拳馆的风光,姚二郎仍不免有些唏嘘。 </p>
要换在那时候,但凡是御拳馆的弟子,谁肯像孙淼一样给商人当护卫。 </p>
可此一时彼一时,更别说他这个师伯混的连孙淼都不如。 </p>
三人驾着马车,出了保康门,沿着外南城的蔡河而行。 </p>
约莫小半个时辰后,就能抵达了御拳馆。 </p>
宋朝最出名的官办学校,莫过于太学。 </p>
可实际上很少有人知道,宋朝也有武学。 </p>
只不过,这武学因为文官的种种限制,根本就是名存实亡。 </p>
倒是武学边上,那个仅有十几间房围成的御拳馆,更像是真正的武学! </p>
三人到拳馆大门口时,一个十三四岁的少年正扫着地。 </p>
少年看到孙淼后,忙迎了上来,颇为好奇地问:“大师兄,你怎么来了?不是说最近要跟商队去青州吗?” </p>
孙淼简单解释了下,问那少年:“师祖他老人家在馆里吗?” </p>
“在呢,三师伯在陪着师祖练手呢。” </p>
听到这话,孙淼目光一亮,转过头对林诚和姚二郎笑道:“今天咱们算是有眼福了,这些年师祖都不轻易动手了,平日里都是二师伯和三师伯传授弟子武艺。” </p>
“孝存也在?”姚二郎目光微亮,感叹道,“还记得当年学艺时,孝存最喜欢跟在我后面,一晃眼都快三十年了。” </p>
“对了,忘了给师伯介绍,他叫周小青,三年前入门的。小青,这是大师伯。” </p>
少年听到这话,颇为惊诧地打量了姚二郎一眼。 </p>
心里嘀咕,往日就常听师叔师伯们说,御拳馆以前有个大师伯,深得师祖老人家真传。 </p>
周小青虽然好奇,但还是耐着性子给姚二郎行了一礼,恭敬喊道:“大师伯。” </p>
说完,这才推开御拳馆大门,领着三人往里走去。 </p>
从外面看,御拳馆规模似乎并不大,但进了大门,林诚这才发现这块地方别有洞天。 </p>
别的不提,就光是院子里那个占地好几亩的练武场,就全都以青石板铺成。 </p>
周围摆放着各式各样的刀枪剑戟,修行用的石锁强弓。 </p>
整个就一个古代武装库! </p>
察觉到林诚的疑惑,姚二郎笑了笑,解释道:“这里的兵器都在衙门登记造册,每日都有人专门保管检查的。” </p>
林诚闻言恍然大悟。 </p>
的确,御拳馆怎么说也是有点官方背景的,搞点兵器练武的确不难。 </p>
而且,从这里的规模来看,鼎盛时期千人规模还真不是盖的! </p>
只不过,此刻的御拳馆早不复当年的盛况。 </p>
偌大的练武场,竟连一个锻炼的弟子都没有。 </p>
林诚心下略微一叹,这才跟着几人,继续往里走。 </p>
绕过广场,再后面则是一片小树林,树林旁边坐落着几栋简朴的木屋。 </p>
屋前,一个头发花白的老者,正和一个壮汉拼着拳脚。 </p>
都说拳怕少壮,但林诚却发现,和壮汉对拼的老者非但没有落下风,而且其对力道的掌控堪称出神入化。 </p>
往往那汉子使了十分力,老者只需三分力,就恰到好处的化解壮汉的力道。 </p>
此消彼长,没过多久,壮汉便累的快瘫倒在地。 </p>
反观白发老者,仍然精神百倍。 </p>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幸福书屋【xfshu.com】第一时间更新《舌尖上的北宋》最新章节。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