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书屋

第236章236

在东平府的灾疫逐渐得到抑制的时候,大宋朝其他州府的瘟疫却是呈现扩大蔓延趋势。</p>

好在曾孝序及时献出了三金清瘟的药方,</p>

曾孝序写给大宋官家的奏章里,不仅详细写明了东平府抗疫的整套操作流程模式,还特意写明了三金清瘟这张药方的功效,</p>

大宋官家在曾孝序的奏章里得知,东平府就是依靠这张药方抑制住了瘟疫爆发的势头,对这份药方就极为重视起来,</p>

有了东平府成功抗疫的经验在先,当东京汴梁也爆发了灾疫的时候,大宋官家第一时间就想到了这张三金清瘟的药方,</p>

基本上东京汴梁的抗疫模式就是全部照抄东平府的那一套的,</p>

东京汴梁,这个时空世界上人口聚集最多城市规模最大的城市,在东平府抗疫模式流程的操作下,在三金清瘟药方的帮助下,奇迹般从瘟疫爆发的泥潭中走了出来。</p>

当大宋都城东京汴梁自身摆脱困境之后,这才有余力伸出援手去援助其他被瘟疫传播的州府,</p>

资金,物资,人力从大宋中枢东京汴梁源源不断输出到各个州府,所到之处,必然是三金清瘟药方打头阵!</p>

这场席卷几乎半个大宋北方国境的瘟疫,终于在历时三个月之后成功将其扼杀消灭。</p>

尘埃落定之后,大宋朝野本该痛定思痛,好好反思应该如何健全大宋公共安全卫生保障机制才对,</p>

谁知却反而掀起了一阵上自庙堂,下自民间的一场浩大波澜,</p>

“奸臣当道民不聊生,所以上天才会降下这场瘟疫以警示世人!”</p>

类似这种民间的偈语,附会的故事,以及各种延伸开的野史怪谈,在勾栏瓦舍里经过说书人的嘴,迅速在汴梁城的市井之中蔓延开来。</p>

每天都有司谏院,御史台,这些言官的弹劾雪片一般传递到当今天子赵佶的案牍之上,</p>

这些官职卑微,却自命清高悍不畏死欲留名史册的言官,在这些奏章奏折里无一例外弹劾的都是同一个人:当朝宰相蔡京!</p>

少数的奏章奏折则是直接驳斥当今天子大宋官家赵佶!</p>

说他不修民心民徳,接近奸佞小人,任用奸臣霍乱朝纲,终导致老天降下惩罚,督促赵佶写罪己书祷告天下,祈福万民!</p>

没错,这场波澜沸沸扬扬,群情舆论所指的主要对象,就是当朝宰相蔡京,和当今天子!</p>

蔡京上台后搞的那一套大宋钱币改革,太不得人心了!导致民间积怨已久,在这次瘟疫过后,乘势爆发了出来!</p>

赵佶看着案牍上堆积如山的奏章奏折,也感觉到了来自民间的舆论压力。</p>

老天爷的雷霆之怒,当朝天子是不可能背锅的…</p>

此时,东京汴梁皇宫,皇家道观紫薇观里,当今大宋皇帝赵佶面对一抹夕阳负手而立,</p>

在他背后拱手而立的正是当朝宰相蔡京!</p>

“蔡京!”</p>

“臣在!”</p>

“没想到…这场瘟疫的罪魁祸首…竟然是你啊!”</p>

赵佶如此直接的指责蔡京,还是破天荒第一次。</p>

蔡京的腰,弯的更深了!</p>

“官家明鉴,容臣禀告!”</p>

“…你说吧…”</p>

“臣已经查明,此次瘟疫的源头在江宁,临安,苏州,杨州等地,</p>

江临苏杨四地地处南方,气候温暖湿气沉重,在北地冰封还未解冻之时,此地四州就已经回暖,</p>

此次瘟疫之症,在江临苏杨四州充其量不过是时疾之症,当地人莫不习以为常,</p>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幸福书屋【xfshu.com】第一时间更新《北宋:开局成了读书郎》最新章节。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