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书屋

第162章 不可轻举妄动

魏叔玉的心中暗自嘱咐自己,务必提醒大哥李恪,陇右之地,是他们兄弟俩共同打造的天下典范,一个服务型官府模式的先行者。这不仅仅是一片土地的改革,更是他们心中理想国的缩影。长安城内,效仿陇右的风气正盛,益州有长孙冲在不懈努力,岭南则在李恪的推动下,服务型官府模式蔚然成风。岭南十族甚至提议前往陇右参观学习,他们的心思不言而喻,紧跟陇右步伐,更进一步,将赌注押在了李恪身上。 然而,就在这个关键时刻,李行之老先生却突然离世,这无疑给这片正蓬勃发展的土地投下了一层阴影。李恪回想起与李行之老先生交往的点点滴滴,从最初的礼遇有加却保持距离,到后来的全力支持,每一步都充满了对老先生的敬佩与感激。老先生的离世,让李恪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他决心亲自撰写一篇悼文,以表哀思。 秦怀玉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知道现在最重要的是稳住陇右的局势。然而,李恪却仿佛置身于另一个世界,只顾埋头书写。崔莺莺见状,轻轻拍了拍秦怀玉的肩膀,示意他不要打扰李恪。她明白,对于李恪而言,这不仅仅是一篇悼文,更是对老先生一生贡献的肯定,以及对未来道路的坚定信念。 皇后寝宫内,长孙无垢听闻了李行之老先生的离世消息,不禁叹了口气。她回忆起当年在皇城城楼上,老先生对他们夫妻的谆谆教诲,那份敢于自我革新、勇于担当的精神,至今仍让她深感敬佩。她知道,老先生的离世不仅是对陇右的一次打击,更是对整个大唐的一次警醒。她希望李恪能够借此机会,更加坚定地推进改革,为大唐的未来描绘出一幅真正的盛世图景。 长安城内,《恪报》的最新一期迅速传遍了每一个角落。李行之老先生逝世的消息如同一颗重磅炸弹,引发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和讨论。老先生的生平事迹被一一挖掘出来,他的开明之心、他的革新之举、他的无私奉献,都成为了人们口中传颂的佳话。 在雍州书院里,孩子们围坐在一起,听着山长讲述老先生的故事。他们眼中的老先生,既是一个喜欢在课堂上打盹的慈祥老人,又是一个严厉而又不失温柔的教育者。老先生的离去让他们感到难过,但他们也明白,老先生留给他们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一种敢于挑战自我、勇于追求真理的精神。 随着时间的推移,《恪报》上关于老先生的报道越来越多。人们开始深入思考老先生所倡导的“先之劳之”理念背后的深刻含义。他们意识到,这个世界之所以存在不公、穷困和苦难,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人们缺乏一种先行的勇气和担当。而老先生正是这样一位勇于先行、敢于担当的勇士。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勇士精神,也为后人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在李恪的悼文中,他深情地回忆了与老先生相处的点点滴滴,表达了对老先生无尽的敬仰和感激之情。他写道:“老先生虽已离去,但他的精神将永远活在我们心中。他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一段段美好的回忆,更是一种永不磨灭的信念和力量。我们将继续沿着老先生指引的道路前行,为了大唐的未来、为了天下的苍生而不懈努力。” 这篇悼文在长安城内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人们纷纷表示要学习老先生的精神品质,为社会的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陇右地区的局势也逐渐稳定下来,人们在悲痛中看到了希望的光芒。他们知道,只要心中有爱、有信念、有勇气,就没有什么能够阻挡他们前进的脚步。 长孙无垢在寝宫内默默祈祷着大唐的未来。她相信在李世民和李恪等人的带领下,大唐一定能够迎来一个真正的盛世。而这一切的,就源自于陇右那片充满希望的土地和那些敢于先行、勇于担当的人们。 窦威在《恪报》的最后一篇报道中看到了李恪的悼文。他冷冷一笑,心中却暗自佩服李恪的才情和胆识。他知道陇右的成就并非一蹴而就而是无数像李行之老先生这样的人用汗水和智慧换来的。他暗暗发誓要更加努力为家族、为朝廷贡献自己的力量让大唐的盛世之梦早日实现。 在这个充满变革与挑战的时代里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书写着属于自己的传奇。而陇右这片土地则成为了他们心中永远的骄傲和信仰。他们相信只要心中有梦、脚下有路就一定能够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光明大道。 在那风起云涌的时代,一份意外的恪报如同惊雷般炸响,不仅震撼了朝堂,更让李行之这个名字,在历史的长河中刻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这份恪报,不仅是对李行之生平的颂扬,更是对他身后所代表理念的深刻反思与重新评估。 “李行之,那个曾被视为时代绊脚石的老者,竟以这样的方式,赢得了千古流芳。”朝堂之上,议论纷纷,人们开始重新审视李恪的肚量与远见。曾几何时,他们以为自己对李恪的评价已足够高,如今却发现自己远远低估了这位智者的深邃与宽广。 而在这股舆论的浪潮中,一篇由吴王亲笔撰写的悼念文悄然问世,它不仅让李行之的名字响彻云霄,更在字里行间透露出一种超越生死的壮志与情怀。这篇悼念文,如同一把锋利的剑,直指人心,让人在悲痛之余,也不禁对李行之的生平事迹产生了更深的敬意与感慨。 虞世南,这位饱经风霜的老臣,缓缓放下手中的恪报,眼中闪烁着复杂的光芒。他轻声感叹道:“从宫中传来的消息,吴王竟要亲自撰写悼念文,原以为他会等到李玄道归来时再做此举,没想到他竟如此急切地想要为李行之正名。”虞世南的话语中,既有对吴王决心的钦佩,也有对世事无常的感慨。 他继续说道:“这篇悼念文,不仅是对李行之的缅怀,更是对一种理念的传承与发扬。吴王此举,无疑是在向世人宣告:他将继续沿着李行之的道路前行,为土族的自救革新贡献自己的力量。”虞世南的话语中充满了坚定与信念,仿佛已经看到了未来的希望与光明。 然而,在这股希望与光明的背后,却隐藏着无尽的暗流与危机。李承乾,这位年轻的太子,在得知李行之的死讯后,脸上露出了难以掩饰的惊喜与解恨。他深知李行之的倒下对于李恪来说意味着什么——一个强大的对手消失了,一个自救革新的理念即将面临瓦解的命运。 “太好了!”李承乾激动地站起身来,拳头紧握,仿佛已经看到了胜利的曙光。他深知自己必须抓住这个机会,彻底摧毁李恪的自救革新理念,让自己成为这个时代的主宰。 然而,就在他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时,一个消息却如同冷水般浇醒了他的头脑——程将军攻打丹东的战况并不乐观。这个消息如同一记重锤,狠狠地砸在了李承乾的心头。他意识到,自己不能只顾着内斗而忽略了外患的威胁。 于是,他立刻召见温彦博等重臣商议对策。在温彦博的提醒下,他意识到自己必须严格遵守父皇的严令,不得轻易度过鸭绿水。同时,他也开始担心起丹东的战况来。他深知高句丽的战力不容小觑,一旦程将军攻打丹东失利,将会对整个战局产生巨大的影响。 就在李承乾忧心忡忡之际,杜如晦从太极宫传来消息——李恪已经得知了丹东的战况,并对此表示了深深的忧虑。他担心先锋将领们会因为眼前的胜利而迷失方向,冒然进攻丹东城。他提醒李承乾要谨慎行事,不可轻举妄动。 李承乾闻言心中一凛,他意识到自己的确有些过于急躁了。他开始重新审视起整个战局来,并决定听从杜如晦的建议——暂时按兵不动,等待时机成熟再行进攻。 然而,就在他准备调整战略部署时,一个意外的消息再次传来——李玄道即将返回长安述职。这个消息让李承乾心中一动——他可以利用李玄道的影响力来进一步打击李恪的势力。于是,他立刻派人通知长孙无忌等重臣前来商议对策。 在长孙无忌等人的协助下,李承乾开始密谋一场针对李恪的阴谋。他们决定利用李玄道与李恪之间的恩怨情仇来挑拨离间,让李玄道成为他们手中的一枚棋子。同时,他们也开始暗中调集兵马、囤积粮草、准备随时发动攻击。 而此时的李恪却浑然不知自己已经陷入了重重危机之中。他依然沉浸在对李行之的缅怀与对自救革新理念的执着追求中。他深知自己肩上的责任重大——不仅要为土族的未来而奋斗、更要为整个大唐的繁荣与稳定贡献自己的力量。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幸福书屋【xfshu.com】第一时间更新《没想到吧我是重生的》最新章节。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