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亚夫军人出身,军人性格,作风硬,说话也很硬,刘启很尊敬他,这是老爹临终点名的重臣,但是刘启并不喜欢他,甚至还怕他;窦婴喜欢读儒家的书,孔夫子教他,君子坦荡荡。 这两个人都是走阳刚路线的。刘嫖和王娡用的却完全是阴招。 最阴的一次在最后的决战上。某天上朝,朝廷的大行令,负责外交事宜的礼官,说有事要上奏。 大行令说:自古母以子贵,子以母贵,如今刘荣既为太子,栗妃顺理成章应该封后了。 这是刘启自己都拿不定主意的事,大行令这么个扯不上关系的官忽然来这么一出,刘启大怒,说话声音也随之增大:这也是你该管的事吗!!! 大行令当场被刘启判了死刑。 大行令完全是无辜的,因为这是王娡让他去说的。这个可怜的人恐怕是个书呆子,他以为王美人如此心胸开阔,主动帮栗妃,又以为自己是在帮皇帝一个忙。结果成了王娡刺向栗妃的一把匕首,还搭上一条性命。 一切如王娡所料,刘启以为这是栗妃等不及要封后了,找人提醒自己快下诏。 你就那么等不及吗?! 栗妃被刘启放弃了,既然栗妃做不了皇后,刘荣这个太子也没必要做下去了。 将来刘荣做了皇帝,谁知道到时栗妃会做出什么事来。 刘荣被废了。 不过事情真是这么复杂吗?或者从另一个角度讲,真的就是刘嫖和王娡出阴招的原因,导致刘启废掉刘荣?后边再说。 后世文人有一本《汉武故事》,记述了这一时期后宫争储的一些事。比如刘彻的本名是刘彘,后来才改名刘彻。彘就是猪的意思。据说龙的前身就是猪,而且近代的考古发现确实有不少猪首蛇身形状的玉器。有人认为后来这种猪首蛇身的动物慢慢演化成龙的形状。所以刘彘这个名字大有深意。当个故事看看行了。 《汉武故事》里另有记载:刘嫖把刘彘抱到腿上,问他,“你想娶媳妇儿吗?”刘彘说,“想。”刘嫖指着身边成群的女孩子,问刘彘哪个好,刘彘都说不好。最后刘嫖指向了自己的女儿陈娇,问“阿娇好吗?”刘彘说,“好!我如果娶了阿娇,会盖个金屋子把她藏起来。” 刘启试探栗妃,说他死了后,要栗妃好好照顾其他的孩子,栗妃不同意,还骂刘启是老狗。所以刘启非常生气,对栗妃彻底失望了。 《汉武故事》的作者是谁一直不清楚,不过一般的观点是六朝文人所作。与其说《汉武故事》是野史,不如说是本小说。所以刘彘、金屋藏娇、老狗三个故事,就当是猎奇吧。随便看看,不好当真。 刘荣被贬为临江王,临江国在今天湖北荆州一带,当时还是穷乡僻壤。栗妃受不了打击,一病不起。她离皇后大位就一步之遥了,生活给她开了个大玩笑,本来触手可及的皇后没有了,栗妃从云端重重地摔落地面,再也没爬起来。 她死了。 后宫的勾心斗角,窦太后都是清清楚楚,她是站在高处,自然一览无余,可是她一直没插手,任凭刘嫖和王娡对栗妃施以种种手段。刘荣被废正遂了她的愿,因为她要立梁王刘武为嗣。这就是前边说过的那段插曲了。此议一出,举朝反对,最后以袁盎等人被刺杀,长安城血流成河结束。 老太太不再提立刘武为嗣,刘启要立谁做储君,她也不好意思再插手了。 废刘荣一事,丞相周亚夫、太子太傅窦婴明言反对,刘启不做理会,照废不误。 窦婴自知无力回天,干脆辞职回家了。 窦婴这个人很有责任感,同时又比较洒脱,不过他这个洒脱不是完全的放手,很多事他还是有牵挂的,简单说,窦婴这个人自负,这也是文化人的通病。 窦婴此前曾严辞反对老太太立刘武做储君,老太太很生气,把窦婴革出家门。 随即又后悔了,他们窦家只有窦婴这么一个正经的人才,所以总体而言,老太太对他这个侄儿还是很照顾的。 先前平七国之乱,周亚夫和窦婴都领兵参战了,周亚夫自然是凭此战威震天下,官拜丞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窦婴也因此被刘启封了魏其侯。位高权重,又是军功在身,每次上朝议事,这两个人的意见就代表了所有官员的意见,因为没有人敢反对。 不可避免的,刘启对这两个人开始忌惮。对刘启来讲,周亚夫和窦婴都不能算自己人。他们和当年的晁错不同,晁错是刘启一手提拔的。 所以窦婴辞职,刘启是求之不得。只是这个周亚夫,还是一脸严肃地坐在朝堂上。周亚夫现在的处境并不太好。虽然举国敬仰,但那是虚名。 当初因为战略原因,周亚夫放任吴楚联军进攻梁国,不去救援。梁王刘武也明白这里边的道理,但是在他看来这就是见死不救,是故一直怀恨在心,有机会就在老太太那里挑拨一番。 老太太本来就对朝堂上这些人没有好感,谁让他们反对刘武做储君,所以老太太对周亚夫是冷眼相对。老太太对他是冷眼,刘启觉得他扎眼,周亚夫着实应该认真考虑一下自己的处境。 刘荣被废,栗妃死了,下一步不须多想。刘启宣布,册封皇十子刘彻为新太子,美人王娡为新皇后。宫里宫外一片道喜之声,刘嫖和王娡又笑了。 刘荣知道自己这辈子也没什么指望了,在临江国认认真真做起了一方诸侯。临江国人很认可刘荣。但是没过多久之后,长安来人了,让刘荣去长安报到。理由是,有人举报,临江王刘荣给自己修的宫殿,侵占了文皇帝庙的庙墙,所以要来长安解释一下。 负责处理此事的部门是中尉府。当时的中尉叫郅都,酷男郅都。 刘荣出发的时候,刚上车,车轴断了。一旁送行的临江国人仿佛都意识到了什么,纷纷落泪,“我们的王恐怕再也回不来了……” 刘荣到长安后就被拉到中尉府过堂,过完堂即被关押,郅都没让他和任何人见面。刘荣让郅都给他刀笔,他要刻竹简给老爹刘启以自白。郅都不给,并且下令任何人都不能给。 最后还是窦婴,毕竟做过刘荣的老师,找人偷偷给送去了刀笔竹简。 刘荣不过才十几岁,还是个孩子。妈妈死了,爸爸见不到面,天下这么大,自己却被关在这不见阳光的地方。刘荣自小养尊处优,哪里有这种心理准备。恐怕他心里也明白了什么。还是那句话,哀莫大于心死,刘荣自杀了,他的自白书有没有递到刘启那里已经不重要了。 大汉立国以来第二次夺嫡之争就此正式结束。 我们再回过头来看看整个过程。 刘嫖和王娡那些或明或暗的手段,真的可以瞒过刘启吗?我觉得不大可能,刘启又不是糊涂蛋; 最后刘荣来长安,被郅都关起来,刘启会不知道吗?肯定知道,连窦婴都知道了; 刘荣堂堂诸侯王,来长安还没见到皇帝,或者说父亲,就被郅都关起来,如果没有刘启的授意,郅都敢吗? 换个方向考虑,郅都是什么人,刘启比谁都清楚,那是手下从不留情的一个人,既然这样,为什么还让郅都去负责?侵占文皇帝的庙墙真的有这么大罪过?当年晁错也在刘邦庙的墙上凿了一个门,岂不是要诛三族了。 但是就是这个刘启,很轻松的一句,“晁错凿的只不过是外墙嘛”,把这事了了。晁错一点罪过没有,还顺带气死了丞相申屠嘉; 那结论很简单了,刘启立刘荣为太子只是个权宜之计。当时七国之乱刚结束,政局不稳,需要立太子稳定局势,刘荣正好是长子,符合传统,朝臣们又没人反对,刘启来不及有其他想法,先立个太子再说。刘彻当时还是个穿开裆裤的小屁孩儿。 也就是说,刘启立刘荣为太子,更多的是一种权宜之计。随着刘彻长大,刘启发现这个小孩儿非常有前途,这才是真正将来做皇帝的料;还有就是,栗妃这个人恐怕确实不怎么样,刘荣如果做皇帝,栗妃会不会制造出祸端,很难说。所以刘荣被废了。 刘荣被贬为临江王,临江是小地方穷地方,按理说刘荣应该不会翻起什么风浪。至于什么侵占文皇帝庙墙,恐怕是无稽之谈。千错万错,刘荣只有一个错,谁让他做过太子?将来要造反,他是最容易找到理由的,也是最容易被人利用的。 刘启让刘荣来长安,就是要借郅都这把刀,处理掉刘荣,为将来刘彻的皇帝之路,清理障碍。 若真是如此,刘启下手够狠的,为了一个儿子而杀掉另一个儿子…令人心寒…不过这种事,刘启不是开创者,也不是终结者,翻遍史书,满眼都是刀光剑影,父亲杀儿子太稀松平常了…一将功成万骨枯,哪个不是踏着千万人的尸体上位…老李今晚吃撑了,胡言乱语,以上权当是考证文吧,好久没写了,写这东西太费劲了……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幸福书屋【xfshu.com】第一时间更新《西汉爆浆史》最新章节。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