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丁税也废了?康熙此话一出,众人这回是彻底愣住了。如此国家大事岂能儿戏?!人丁税征了几千年,大清每年三百万两的收入,说废就废了?!</p>
康熙见众人如此,笑道:“你们不要误会。其实朕览观明史,早有此意。既然人丁数量都是上下默认的,那不如就直接确定一个数字,也省得下面费心造假,上面劳力统筹。朝廷每年按此数量征收人丁税,不再增减。是谓:永不加赋。”</p>
历史上,永不加赋的全称是“盛世滋生人丁,永不加赋”。就是从今年之后再出生的人口,我大清不算人头税了,就按照原来的人口来征税。</p>
老康熙被后世人吹上天的所谓“永不加赋”的仁政,最主要的原因不是他仁政爱民,而是人丁编审制度早已名存实亡。在皇权不下县的古代搞人口普查,还是三年一次,靠着那个官僚体系、那些官僚素质,那几个屈指可数的地方官员,无异于痴人说梦。这是受制于时代的硬性原因导致的,没办法。</p>
有些事要迎难而上,有些事要知难而退。康熙身段灵活,干脆把人丁数额固定下来,“即以本年丁数为定额,著为令”,以后不管多少,就按这个来征税。这样不但可以消除由于人口波动而带来的税赋征收的波动,保持国家经济秩序的稳定。还能省得地方官员再费心思做表面文章。</p>
朝廷的财政收入也稳定了,官员也消停了。算是大清康熙版“两难自解”了。</p>
“永不加赋?”养心殿里众人还没反应过来,康熙又抛出一个重磅炸弹:“朕后来又想,既然人丁税已经不再变动了,不如就一步到位,彻底取消这个税种,把他合并到土地税中。是谓:摊丁入亩!”</p>
任何政策在执行的过程中,总会不可避免的打上折扣。地方豪绅地主从中营私舞弊,让基层百姓很难从国家的政策中直接受益。</p>
历史上,康熙五十年推出“永不加赋”后,不少地方对百姓的丁银摊派,并没有减少。而且对于收税的官员来说,丁增而银不增,就需要重新计算和折合。两难好像解了,又好像没解。所以,到了康熙五十五年,御史董之燧奏请皇帝,干脆把丁银都摊派到土地之中吧。</p>
简化税收,这是中国封建王朝几千来一个不可阻挡的发展趋势。税收制度,从隋朝的租庸调制到唐朝杨炎的两税法、宋朝王安石的方田均税法、明朝张居正的一条鞭法,一直沿着两条脉络前进,一个是税收的种类越来越少,一个是税收的东西越来越简单(从收各类实物到只收钱)。</p>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幸福书屋【xfshu.com】第一时间更新《雍正王朝,但我是康熙》最新章节。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