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书屋

第144章 仅诛其三族

\"嘿,闲暇之余,恰逢锦衣卫风传鲁王兵马逼近京畿,朕便微服私访,一探究竟。 诸位阁老怎地也跃马扬鞭? 秋风瑟瑟,望诸公保重龙体,方不负朕一番挂念。\" 崇祯帝笑语盈盈,目光扫过一群内阁重臣。 只见众臣皆是朝中栋梁,唯独文华殿大学士吴甘来正值不惑,英姿尚存;而温体仁等老臣,年逾花甲乃至古稀,平日里习惯了轿辇代步,此番策马,实属罕见。 想那大明子民,平均寿数尚不及不惑之年,此等耆宿,实为皇帝心腹之臣,国之瑰宝。 崇祯心知肚明,老臣们之所以面带愠色,皆因此番行动太过突兀,未及通报,即便是内阁亦被蒙于鼓中。 一者,孔家声望显赫,恐鲁王有内应之忧;二者,自半年前藩王之乱初现端倪,崇祯便布下天罗地网,十万京营精锐蓄势待发,他亦渴望亲临战场,体验金戈铁马之豪情。 至于三者,更是崇祯心底之秘,不可轻易示人。 一旦泄露,只怕再难脱身,更遑论挥师征讨。 几位老臣若联手阻拦,宫门之外,必成其牢笼。 \"陛下,请勿顾左右而言他!国事为重!\" 温体仁闻言,非但不领情,反而怒形于色。 他晨间方知圣上竟私自离宫,且所为竟是亲征,不禁惊骇交加。 战事凶险,非儿戏可比。 圣躬安危,关乎社稷。两年来,朝局渐稳,百废待兴,温体仁等功不可没。 他们深知崇祯性情多变,却仍忠心耿耿。 更有人言,圣上颇有唐宗宋祖之风,于乱世中力挽狂澜,其难可知。 然温体仁亦忧,若圣上一时冲动,身陷险境,太子尚幼,新政未稳,外患频仍,朝纲恐再陷混乱。 一念及此,他忧心忡忡,却又在见到崇祯安然无恙时,怒火中烧。 君臣之间,虽有尊卑,但私下里,崇祯对他们敬重有加,关怀备至。 温体仁等人亦对这位年轻天子怀有深厚情感,视若亲子。 \"诸位爱卿勿忧,朕有解、周二卿护驾,万无一失。\" 崇祯见温体仁动怒,非但不恼,反自承其过。\" 温卿受惊,朕心甚愧,速召军医前来诊治。\" 陈奇瑜亦在一旁帮腔,言及温体仁因惊惧而晕倒之事。 崇祯闻言,心中略感愧疚,却也难掩亲征之悦。 \"温卿无恙便好。至于鲁王,已伏诛矣。\" 崇祯轻描淡写,一语带过生死大事。 \"伏诛?\" 众臣闻言,皆感震惊。鲁王虽有过错,但终归宗室血脉,历朝以来,多以圈禁了之,少有赐死之例。 此刻,他们不禁对崇祯的决断心生疑虑。 \"确然,马失前蹄,魂归黄泉。\" 崇祯帝言简意赅,道破真相。 \"至于那圣裔孔胤植?\" 温体仁舌尖一滑,旋即正色其名,\"亦步其后尘乎?\" \"同样归于尘土。\" 崇祯神色淡然如初雪,未起波澜。 \"何至于斯!\" 温体仁惊愕未平,闻孔胤植亦逝,语调骤变,如风中残烛。 古往今来,帝王之尊未尝轻启诛圣裔之例,即便孔门有失,亦常念先贤之德,宽宥之。 况乎朝野上下,皆以孔孟之道为尊,孔门之事,谁敢怠慢? 然今陛下竟决然斩之,此风若传,天下哗然,士子之心,或将动摇。 \"哎,诸公不知,彼时兵荒马乱,朕与解爱卿遍寻孔胤植,终得见,却不幸为乱兵所困,财物尽失,乃至衣不蔽体,惨状不忍睹。 为免其再遭荼毒,解爱卿与周卿商议,决意就地火化,以慰英灵。\" 解阎王适时解围,更将周遇吉拉入同舟,共担风雨。 \"确有其事,那片烟云缭绕之地,便是孔胤植之归宿。\" 周遇吉被突如其来的推举弄得措手不及,却也只能顺势而为,与解阎王共舞于刀尖之上。 \"纵死于乱兵,亦不应擅行火化,孔胤植之尊,岂容京营提督轻率处置!\" 熊文灿未及温体仁动怒,已抢先质问,言辞犀利。 崇祯心中暗笑,料定众人必不甘心。 他深知,孔胤植之死,非止一二人之言可定,活要见人,死要见尸,方能服众。 然他意已决,岂容他人置喙? \"住口!\" 熊文灿话音未落,崇祯已怒不可遏,\"焚尸之令,出于朕心! 此等叛逆之徒,罪大恶极,死有余辜!尔等莫非欲为孔家开脱乎?\" 言毕,面色铁青,寒气逼人。 熊文灿闻言色变,心中暗悔鲁莽。他本应料到,解阎王与周遇吉既为陛下近臣,自不会擅行其事。 他这一问,无异于自投罗网。 群臣面面相觑,心中疑云密布。 孔胤植之死,真乃乱兵所为? 焚尸之举,莫非意在灭迹? 内阁之中,皆是心机深沉之辈,陈奇瑜与杨嗣昌交换眼色,彼此心照不宣。 然疑虑归疑虑,无人敢直面龙颜,以免触怒天威。 \"孔家受朝廷恩泽三百年,何以至此?孔胤植首倡叛乱,孔门何以报之?谋反之罪,其罚何如?\" 崇祯环视群臣,冷语相询。 群臣哑然,气氛凝重如铅。此问不难答,然大明律法之下,谋反之罪,诛九族无疑。 最终,一亲卫挺身而出,高声应道: \"陛下,谋反者,当诛九族,此理妇人之仁亦知也!\" 所言之九族,犹如繁茂枝叶,父族四脉,囊括孔胤植本家及外嫁姑姊妹之嗣,血浓于水,枝蔓相连。母族三系,外祖、外祖母娘家及姨表,情深意长,亦属其列。妻族双轨,岳父岳母之族,姻缘所系,共此荣辱。 孔胤植,衍圣公之尊,孔门世代承恩,家族之盛,仅次于皇家,宛若星辰之旁最亮之珠。 士卒一时失言,旋即觉不妥,缩颈遁入人海,避其锋芒。 “稚子尚知,朕岂能不知?” 崇祯帝语出,意味深长。 “孔胤植虽有过,然孔门无辜者众,岂可一概论罪?孔圣在天,恐难安息。” 温体仁急谏,膝行而前,为孔氏请命。 内阁首辅一跪,熊文灿等六七重臣,不顾地石崎岖,皆随而跪,非为胆大包天,实乃信仰所驱,为天下文脉,为孔门不绝。 孔胤植去,衍圣可再选,孔门若绝,则士子心空,学问无依。 崇祯帝笑中带刺:“昔日株连,未见卿等如此急切,孔家何殊?” 言下之意,天子尚与民同罪,孔家岂能例外? 温体仁等汗湿衣襟,此问难答,孔家在心,确为特殊,然天下百姓,多为生计奔波,诛孔之事,于彼或觉理所当然。 范景文欲再谏,崇祯帝却已开口: “朕意已决,孔胤植罪不可赦,但念孔门不易,仅诛其三族,家产归公,余者贬为庶民,百年不得仕。” 此言一出,似有妥协,实则深意,欲削孔门之势,让儒学归凡。 “自此,衍圣公之名,成历史尘烟。” 崇祯帝一语定音,群臣愕然,却也知大局已定,孔门辉煌,终成过往。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幸福书屋【xfshu.com】第一时间更新《朕,崇祯挽救大明》最新章节。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