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书屋

第33章 挽联大师名不虚传

国藩收拾起文件正准备回家,身着五品官服的王大人,端着盆金鱼从院里径直朝国藩公事房走来。王大人将金鱼放在国藩的公案旁,国藩忙站起身:“王大人,您这是” 王大人微笑着向国藩摆摆手,示其坐下:“伯涵老弟,我想请您帮个忙。” 曾国藩干笑一下:“王大人有什么事用着下官,直言好了。” 王大人压低声音道:“我家岳母,过世三年有整。我有意请您为她老人家写个墓志铭,不知您方不方便?” 国藩暗自一笑:“哈,您岳母大人已归西三载,怎么今日才想起为老人家作墓铭。” 王大人道:“嗨,当初,岳母后事是内兄内弟操办的,他们只是为老人家立了块碑,并未做墓铭。今年,恰逢岳母三周年大祭,夫人听说你有这个文才,所以,便想补上这一缺憾。” 曾国藩谦虚道:“王大人真是抬举了。那就请将岳母大人的平生及家况,告知我一二。待下官写好,王大人再加修饰便是。” 王大人连连摆手道:“不不不,夫人要的就是你的文笔。” 曾国藩说:“那伯涵只好在王大人面前献丑了。” “哪里哪里,能得到一幅您笔下的祭文,可谓逝者家属最大的安慰。哈,这是我岳母大人的生平,拜托了。”王大人将一张纸条递给国藩。曾国藩说:“大人若是不急等用,我后天上午给您,您看可好。” 王大人客气道:“无妨,你何时写好给我都行。” 曾国藩指着桌上金鱼:“王大人,您这金鱼” “嗨,汉人风俗,家中凡遇白事,哪怕借人一针一线,绝对是不能空着手的。听说,上次别人麻烦您就送了盆金鱼,我也就照着做了。” 曾国藩淡笑了下:“哈,真是不好意思,那我就谢谢您的金鱼了。” 王大人将手一挥:“诶,该谢的是我才对。那,此事就拜托给您了?” 国藩和王大人对视一笑,王大人转身出了屋。 国藩回首拿起王岳母的简历正要看,突然又三个端金鱼盆的同署翰林,鱼贯而来:三人尬笑着将金鱼放在国藩公案上。 曾国藩见状:“哇,今天什么日子,你们都商量好的?” 翰林甲道:“伯涵,我们不是有意商量好的,这真是个巧。前几日,我就想找你,结果,你去了国史馆那边。” 翰林乙随着说:“是啊,你老弟几日不在署里坐班。这不,才凑到一起的。” 国藩真是哭笑不得:“好嘛!翰林院哪位不是学富五车、才高八斗,怎么就专捉我冤大头!” 正忙于手头工作的同事甲接腔道:“伯涵,此话不可这么讲,尽管大家同为翰林,可书写挽联还真是门诀窍。孔老夫子留下那么多《诗经》,有谁看到,孔夫子为后人留有亲书的挽联?” 翰林甲忙迎合道:“言之有理,言之有理!伯涵,既然你有此专长,就为大家行个方便,瞧,大家皆是一个署的,又不是外人。” 国藩无奈道:“哈,大家若不嫌本人文笔丑陋,那便请各位报出你们要写的人名,生平,家况,注明挽联还是墓志铭。” 同屋的同事乙马上接腔:“伯涵,等下我拿给你哈!要写的资料压我案头好几天了。看你今天刚刚回来,还没好意思拿出来。我是要给母舅写墓志铭的。” 翰林乙即刻抗议道:“你们同一个屋办公,何时不能写?我是给姨娘写挽联,急等着寄回河北老家。伯涵,你先帮我写了吧,资料我都带着呢。” 翰林丙马上接道:“对对对,伯涵,你先紧着挽联写,我也是急等着寄回天津老家。我是要写给大姐夫的。” 国藩看着桌上的四盆金鱼,无奈地摇了摇头:“好吧,那我就为兄弟们加个班。不过,大家以后再不要送我金鱼了,这若被上面看到,还以为我借用翰林院开店呢。” 翰林丙说:“民间不都兴这规矩!谁老家红白喜事,会空着手麻烦人?” 曾国藩说:“关键我们不是在老家。另外,还要麻烦大家私下转告一下哈,下次,谁再有此需求,若是在公事房找我,请自备纸张,别轻看一张纸,这是办公用品。万一被上面追究,大家都不好下台。若是到家找我,什么都不用带,我还茶饭伺候。” 翰林甲道:“伯涵这个醒提得及时,咱们公私分明,下不为例,下不为例。” 同事甲边整理文件边慢悠悠搭话:“我看这规矩立得好。伯涵也是好心帮忙,别到时因一张办公纸,再给帮忙的招来话柄,那可真就没意思喽。” 翰林乙说:“对!以后任谁都照此规矩,没有例外。” 曾国藩笑道:“天哪,还都照此规矩?你们真是要抬举我做职业写手了。” 翰林乙说:“伯涵,为人撰写墓志铭,逝者安息,亲人得以慰藉,这可是功德无量的事啊!” 王婶在厨房正忙活着炸鱼,张升一旁乐呵道:“老爷这几天似有什么喜事,连着改善伙食。” 王婶没好气地:“这不正合了你的意。” 张升伸手捏了块炸好的鱼块:“我帮你尝尝咸淡。” 王婶不高兴道:“吃就吃了,还帮我尝尝。” 张升边吃边说:“嗯,咸淡正好,等下烧的时候,就不要再加盐了。” 二人说话间,大门口有响声。王婶警觉道:“听?好像谁在踢我们家大门。”张升将油手在身上抹了下,匆匆来开门,只见国藩抱着四个摞着的鱼盆,张升忙接过上面的两个:“哟,老爷您这,又是朋友送的?” 曾国藩无奈地一笑:“啊,想不收都不行。” 张升乐呵道:“哈,老爷这是要发财的征兆啊!” 国藩抱着鱼盆径直向书房走去,张升尾随着。二人进了屋,秉钰惊讶地看着。张升将鱼盆放在桌上:“老爷,这要放什么地方?” 曾国藩说:“先放这里,你别管了,等下我自己处理。” 张升回应着出了屋:“那好,等下需要挪动,老爷吱我一声。” 秉钰看着新到的鱼盆,打趣一笑:“看来,你今天又开张了。” 国藩甩头一笑:“开张也是赔本生意。你说,一盆金鱼,连盆带鱼能值几文钱?我给谁谁还不要。最后,我硬是租了辆车把它们拉回来的。本来我可以自己走回来。唉,心疼我一路。” 秉钰舒了口气:“就当自己买来观赏的好了,快换衣服准备吃饭了。” 国藩边换衣服边问:“九弟在房间吗?” “好像一早出去了一趟,快中午了才回来。王婶说,九弟是在京武家,我看不像。” 曾国藩压低了声音:“他定是给荷香送行去了。” 秉钰说:“随他送不送,你千万别再问他这件事了,看着九弟怪可怜的。” 曾国藩说:“九弟从小就是个重情的人。四岁时,就为我夸他比我还聪明,好嘛,算是找到知音了。天天粘着我,一会儿也不想分开。唉,兄弟间尚且如此,更何况是意中人。” 秉钰看着丈夫:“你怎么就不像九弟?同是一个娘生的。” 曾国藩淡笑一下:“你说我没情没义?” 秉钰说:“你只看重朋友兄弟情。” 国藩转身捧着秉钰的脸:“知足吧小乖乖!你还没嫁给岱云那号人呢。他对夫人说话,跟对债主似的,被我骂过好几回了。人家兰芝,也是正正宗宗的书香门第,跟他受穷不说,还天天忍着他。” “可人家岱云有才华呀。”秉钰说。 国藩装作可怜相:“是,我没有,就会做赔本生意。” 秉钰扑哧一笑,拉起国藩的手:“走,让我牵着你的手手,吃饭饭去。” 曾国藩被妻子逗笑:“呵呵,傻丫头!当我是你泽儿啊?” “才知我疼你和疼儿子一样?” 午饭过后,张升搬着个竹椅放在树荫下,他背靠在竹椅摇着蒲扇纳凉。 春梅正拉着纪泽在脸盆前洗手:“告诉姨娘,刚才的鱼好吃吗?” “嗯,好吃,嘿嘿,还想吃。” 春梅拉起纪泽的兜肚,拍着小肚子:“瞧瞧,肚肚快成小西瓜啦。你现在乖乖睡觉,待晚上,姨娘还喂泽儿吃鱼。”春梅抱起纪泽往床铺走,王婶端盆金鱼进屋。纪泽一眼看到,高兴地拍着小手,“啊金鱼!” 王婶笑道:“看把小少爷欢喜的。” 纪泽说:“给我玩玩,给我玩玩” 王婶端着给纪泽看:“泽儿乖,咱只能看,可不能下手抓哈!” 春梅问泽儿:“泽儿,你瞧,金鱼是什么颜色的。”纪泽聚精会神地看着金鱼,反问道,“姨娘,金鱼没有手手怎么吃饭?” 春梅说:“姨娘问泽儿金鱼什么颜色,你问我金鱼怎么没有手手。金鱼若是也长了手手,岂不成了鬼了。呵呵” 纪泽忙看自己的小手,纳闷道:“我是什么?” “你是人啊!你看,姨娘和泽儿一样,都有手手啊。” 纪泽说:“公鸡也有手手。” 王婶说:“公鸡长的是爪子,不叫手手。” 春梅道:“来,你躺下,姨娘给你讲故事。”纪泽忙说,“金鱼也要听。” 王婶笑道:“完了,我这盆金鱼惹事了。” 春梅将金鱼盆放在纪泽的枕头边:“瞧,金鱼睡了,你也快躺下。” 纪泽乖巧地躺下,小手摸着鱼盆,对金鱼说着童世界的语言:“哦,你好漂亮哦,别在水里玩了……”话说不及,他伸手抓住条金鱼,放在自己枕头上,王婶和春梅猝不胜防地互视。纪泽嘿嘿一笑:“金鱼睡瞌瞌了。” 国荃送走荷香一行,回到家便一头栽到床上,他手拿本书挡着脸,像只离群的羔羊,孤独而无助。屋门外,国藩夹着一摞书稿,敲了敲虚掩的门,国荃忙一骨碌坐起,国藩走进屋见国荃低头沉默,自己拉个凳子坐其对面,慈父般着盯着国荃良久: “九弟,可有心情与大哥说说话。” 国荃说:“大哥如果方便,我想一个人静静。” 国藩闹了个无趣,嘴里喃喃道:“还记得,我兄弟二人在卢沟桥,和爹告别时说过的话吗。” 国荃抬眼看了看大哥,恰和国藩目光对碰,他忙低下头:“怎会不记得。”国藩无话找话地:“前天,霞仙和伯琛给我来信了。” 国荃‘嗯’了声,并没说话。 曾国藩看着九弟的脸道:“不想听听他们和大哥说了什么?二人在信中均提到了你。” 国荃背着脸舒了口气,丝毫没有心情:“大哥,要不,明天说吧。” 曾国藩追问道:“那么,今天你打算怎么度过。没心情吃饭,躺床上辗转难眠,一副百无聊赖的样子?” 国荃‘唉’的一声,将想要说的话又咽了回去。 国藩见国荃不能自拔的状态,起身背对着国荃,对着窗外吟道:“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国荃抬头看眼大哥背影,深知大哥在读自己心思。他歉意地起身为国藩倒上杯水,放在桌上:“大哥” 国藩对着窗子背对着国荃:“九弟,你与荷香已不再是花期少年。你二人生死相约,千山万水,鸿雁传递,就为求得一见。大哥也为你们这份真情所感动。但这不是诗,不要强求它的完美。” 国荃说:“我们岂是在作诗。” 国藩回转身来,对国荃苦口婆心道:“九弟,你要知道,水满则溢,月圆必亏,盛筵必散这个道理。倘若你想与荷香的缘分保持得更久远些,请不要将自己逼到,连思念的情分也不得有的境地。你明白大哥的意思。我将荷香请进家,当亲弟媳一样地对待,大哥也在背着家里袒护你,成全你们苦心经营的会面。” 国荃喃喃道:“九弟感激大哥为我做的一切。” 曾国藩说:“说话换个词句。大哥有必要让亲弟弟来感激吗?” “我是心里话” 国藩见国荃不能自拔,既心疼又痛心,“我知道,此刻,无论大哥说什么你都听不进去,你已经没心听了。” 国荃说:“我知大哥是一番好意。” 国藩痛心自怜道:“你面前的大哥,就像一把黄油布雨伞,除了一把骨架便是一张皮。可,无论怎样,我还是要为伞下的人遮风挡雨。外面的雨停了,雨住了,没人会在意我这把躲在角落的雨伞,还在一滴滴淌水。” 国荃说:“我明白大哥是为了我” 曾国藩接着道:“几年前,我新婚不足两个月,便独自去了长沙。你大侄子桢第,刚刚出生两个月,大哥又踏上赴京赶考的路。那次,我落魄着回到家,而给我安慰,鼓励我不放弃仕途的,除了家中老人,还有已经会喊爹,却不认得我就是爹的桢第。短短的一个月,大哥尚未来得及回味当爹的幸福,儿子却依偎在我的怀里永远地走了。” 国荃两眼含泪道:“哥,别说这些了,再别揭这个伤疤。” “不!我要对你说!最近的一次,是泽儿刚刚出生两个时辰,你嫂子躺在床上泪汪汪地看着我,你可知大哥下了多大的狠心,才走出家门的?当时,我但凡动摇一点,便没有大哥的今天。为了前程,我只能忍着锥心之痛,迎着寒风继续前行。今天,我终于等到了和你们团聚。可我最最要好的朋友,润芝和霖生,却一个生离一个死别……大哥不是铁,我没那么坚强,可我必须坚强!否则,我的一切理想和抱负,便会随之崩溃瓦解。” 国荃说:“大哥永远是九弟心中的偶像” 曾国藩说:“大哥不要你跟我学些什么,你就看看霞仙和伯琛是怎么个活法。他们并不比你大很多,这是我们相互间的书信,你看看他们,每日里都在追求些什么。” 国荃将国藩手中信接过,抽出一张念道:“旧雨曾遗尺鲤鱼,经年不报意何如?自从三益睽违久,学得五君世态疏。碧树哪知离别憾,青灯偏照故人书。这,这是大哥中进士那年,写给霞仙兄的?” 曾国藩说:“是,我们相互间的书信,大哥都有留着。” 国荃又打开另封信念道:“自翻行箧殷勤觅,苦索家书辗转看。宦海情怀蝉翼薄,离人心绪茧丝团。更怜吴会飘零客,纸帐孤灯坐夜阑。嗯?又是大哥写给伯琛兄的。” 国藩苦笑了下:“你今天好手气,张张摸到我的彩头。” 国荃尴尬一笑,又抽出一信念道:“吾儒立身,期其大者,苟正学不讲,德业无闻,而词艺是习” 国藩没等国荃念完便接道:“这是霞仙写与伯琛的信,伯琛将其转抄与我。因大哥极其看好伯琛的诗文,断言他,必将成为文苑传人。可霞仙则认为,即使文如斑马诗驾曹刘,也无关世教。上不能致吾皇尧舜之治,下不能齐身孔孟之庭。如此苦心孤诣,倾一世精力,不过供艺林鉴赏而已。这是霞仙批驳我的观点,但这丝毫都无碍于我与他的亲密。我们书信争论越强烈,我越是对刘蓉肃然起敬。” 国荃感慨道:“霞仙者,真兄弟也。” 曾国藩说:“大哥两次落榜,他在千里之外,连番写信予以安慰,要我看淡功名,一切顺其自然;要我牢记欧阳山长教诲,务将自己所学,经世致用,回馈于社稷民生,不要一味为功名而读书。” 国荃惭愧道:“九弟非但未能给大哥一丝一毫的帮助,反倒给大哥添累。” 曾国藩说:“九弟,多情之人,愁善病。近人纳兰性德,大学士明珠之长子,他有着尊贵的家庭和显赫的父亲。二十二岁便得中进士。凭借傲人的才华,与同代朱彝尊、陈维嵩并称康熙词坛三鼎足。如此词坛巨擘,却被一个情字所困,三十岁便匆匆告别了人世。一位词坛新星陨落,痛伤了多少爱慕他的追星人。就连康熙爷亦亲临灵堂哀痛失声。” 国荃道:“我正是读了纳兰的,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才越发地不能自制。” 曾国藩开导着弟弟:“九弟,人的一生会遭遇很多情。亲情,友情,儿女情;但每份情都不可能伴我们走到永远。儿子桢第,挚友霖生,哪个是我以悲痛就能留得住的?何况荷香与你只是暂短的别离。” 国荃说:“好像是这么个道理。” 曾国藩说:“九弟,未来的路,还会有更多的朋友,老师,挚友,等着你去相识,倘若每段情你都如此不能自拔,不能正确面对,难道你的一生,仅是为播撒情种,收获一世情伤而来的吗?” 国荃突然豁然了许多,他对国藩道:“大哥,我想明白了,真的想明白了。”国藩欣慰一笑,走到国荃身边坐下,拉其手:“九弟,仔细想想,牵挂和被牵挂,不见得一味是苦,它还多了份旁人所没有的甜蜜和回味。不是嘛,嗯?” 国荃欣慰地羞涩一笑,国藩捧起国荃的脸,溺爱地:“傻孩子,跟泽儿一样,还要大哥哄着。” 国荃说:“大哥,九弟会向你和你的朋友学习,端正情爱与前程的位置。” 曾国藩说:“等下,你可以找京武聊聊天,跟他多学些处世的知识。书,晚个一两天再读,心神不宁,书放在眼上也是枉然。” 国荃问道:“大哥又要出去?” 曾国藩道:“前天与竹茹先生约好,今晚,要和岱云一起拜访镜海先生。霞仙一再提醒我和伯琛重视理学,愧我守着偌大个京师,硕学鸿儒近在咫尺,却在等闲视之。” 国荃说:“只是,大哥也别太过劳累。” 曾国藩道:“爹临行前一再告诫我说,你是国家的人了,处事万万不可站在自家的小圈圈里思考问题,要时时谨记选择仕途的初衷。大哥写信要你来京读书,正是想让九弟有个好的学习氛围,并希望九弟,也早日成为国家的人。” 国荃喃喃道:“国家一词分量太重,我能吗?现在秀才还不是。” 曾国藩鼓励道:“你能!你一定能!你六岁已经在背岳飞的《满江红》,你崇敬的岳大英雄,一定也会在冥冥之中祝福你的。” 国荃望着为自己打气的大哥,反倒不好意思:“大哥,九弟已不再是四岁时的九弟。” 国藩见国荃有点释怀,低头一笑,顺着国荃兴趣引导:“九弟,你的马骑得不错,跟着二喜叔也练了不少,只要九弟走正途,回头,大哥帮你请位骑射高手,教你精准的武艺如何?” 国藩的话直射国荃的靶的,国荃一时激情大发,忘却了所有的心结和郁闷:“大哥!你说的可是真的?” 曾国藩说:“大哥何时对你有过虚言。你不崇尚岳飞嘛?大哥找人教你学正规的武艺,成全你想做岳飞的满足。但你能吃得这个苦吗?” 国荃说:“苦算什么,大哥若能得我所愿,九弟死不足惜。” 曾国藩说:“哈,没必要说到死,苦定是少不了的。但岳大将军可是武状元出身,武状元必须是文武兼备,你可明白大哥的意思?” “大哥若能为九弟请到骑射高手,我保证,以后读书比大哥还要刻苦!”国藩见国荃彻底释怀,深情地一笑。 秉钰正在书房帮国藩裁剪纸张,国藩抿着嘴笑着进了屋,秉钰悄声笑道:“怎么,九弟阴霾驱散了?” 国藩将秉钰拉进卧室,小声道:“我终于可以安心去镜海先生家求学了。” 秉钰打问道:“什么话将九弟说开的?” “就别问了,他能缓释心结,比什么都好。” “你究竟和他说了什么?” 曾国藩说:“我费了半天口舌均不见效。最后我说,为他请位骑射高手,教他骑射武艺,他即刻烟消云散。” “你可真会哄孩子,你到哪请骑射老师去?” “我不是情急之下,稳定他情绪嘛。” 秉钰说:“你把九弟的扣解开,倒是将自己套了进去。哈,那就等着他找你要骑射老师吧。” 事已至此,国藩也有点后悔,他喃喃道:“是啊,翰林院和国史馆皆是些文官,我哪找骑射高手去?再说,骑射武艺高手都在宫里当侍卫” 秉钰莞尔一笑:“那只能求皇上开恩,为你钦点一名武艺高强之人,指派给九弟当师傅喽。” 曾国藩说:“我若有那般能耐,还用天天步行去翰林院点卯”他突然愣下神,“诶?有了!” “你该不会让隔壁京武帮你托人吧?他东家像是和宫里有些关系,听九弟说过。” “你怎么想到我会找他?” “那还能有谁?” 曾国藩回忆道:“去年,我去恩师家拜年,在府上见到过李相清,此人是丙戌科武状元,授头等侍卫。现在是乾清门侍卫。” “你是说穆大人府上见到过此人?” “对,我去时他已经在坐,当恩师面我们客套了两句,他便告辞了。” 秉钰说:“和人家也没半点交情,这合适吗?” 曾国藩道:“我与镜海先生也没直接交情,通过人引见不就熟悉了?” 秉钰回头一想:“说得也是。” 国藩回身走到外间,拿出几张纸对秉钰道:“这是我抄写的京城方言。闲暇时,你好好看看。以后,家里接触的人多了,倘若人家说京腔,你一句不懂,可就闹笑话了。岱云也在教夫人学呢。” 秉钰接过,边看边笑道:“遛儿早儿,是早晨起来散步。老爷儿,是指太阳。搓火儿,是生气、憋气。嗯,蛮有意思。” 曾国藩说:“你慢慢看,岱云还在家等着我呢,走了啊。” 道光二十一年,夏月,曾国藩在吴廷栋的引领下,叩响了当代理学大家唐鉴的师门。这里是京郊的一个农家小院,几处草房,些许花草,一畦畦茁壮的青葱和红了脸的番茄,宛若世外桃源。朴实的木桌椅旁,围坐着身着便衣的唐鉴和他的学生们。倭仁回到书桌拿起自己装订成册的日记,送与唐鉴过目:“镜海兄,按您指教,我已将日记装订成册,请您过目。” 岱云和国藩忙凑近观看,只见倭仁记述着自己的每日点滴,哪怕一句错话,也在悔心悔过。国藩不由倒吸了口气,神情严肃地和岱云对视了下。 国藩随向倭仁走来,他谦卑地道:“前辈,您的日记可否借我一读?明日会面时我当即奉还。” 倭仁和善道:“日记乃我行、做、安、卧,每日之记事。除了梦幻不记,点点滴滴均记载入册;既为同门兄弟,我不惧你窥我心扉,随你看好了。下次会面,可否也将你的日记借我一读?” 曾国藩说:“下次见面,我会将日记并前辈日记一同带来。不过,我的日记,已经断续多日,比起前辈实在惭愧。” 倭仁笑了笑:“无妨,读日记堪比读心。与人面对面,有些话倒是不易出口,日记里,无论他人还是自己,反倒是最真实地面对。以后,你不必称我前辈,我比你年长几岁,称我艮峰便是。” 曾国藩拱手道:“那以后,还请艮峰兄多多指教了。” “呵,指教不敢,相互勉励,相互勉励。” 曾国藩遂将京城发生的一切,书信汇报给堂上老人。 爷爷曾星冈,笑眯眯地坐在椅子上,曾麟书念着国藩的信道:“您大孙子说,在镜海先生家,结识了倭仁、何桂珍、吕贤基,窦垿等理学方面的新朋友。并说,倭仁自向镜海先生问学后,即开始了学术的转向,弃王学而改宗程朱,已数年如一日在苦心修研。国藩抱憾说,与他们相见恨晚。” 爷爷捋着胡须:“嗯,有幸拜镜海先生为师,真乃国藩命中贵人也!我最忧心国藩在仕途上迈错了步子,耐不住清贫。” 曾麟书说:“爹,您等我念完!国藩说,他近日与竹茹先生等人,几乎天不间断,大家在一起,皆在谈修身和昌盛国家之事。并痛下决心,向前辈们看齐,努力改过,做一个没有瑕疵的完人。后面一句是我临行前要求他的。国藩还说:公务闲暇时,便会到何绍基公事房,向其请教习字。国藩断言,何绍基的字,必传千古无疑。” 爷爷乐呵道:“这孩子,真是疼在我心里,也甜在我心里。” 曾麟书说:“爹,国藩如此发奋,不正是您所希望的?” 爷爷说:“谁家老人不希望自家孩子出息。可,国藩从小身子就弱,一个人在外,除去整日忙公务,又要分身学理学,又要习字写文,还要督学弟弟,照顾一大家子吃喝。眼看,孙媳妇又要产子,我担心,国藩那小身子板会不会受得住。” 曾麟书说:“爹,国藩那边您不用操心,我从京城回来,便将秉钰有喜的事和他娘说了。上个月,本县的陈玉林去京办事,我已托他将孩子的小衣服,连同泽儿的全带了过去。想必国藩也快收到了。” 真是无巧不成书,老家刚刚念叨陈玉林,这边张升匆匆来报:“老爷,门外有位陈姓先生,说是老爷同乡。” 正在书房习字的国藩忙对秉钰说:“定是玉林大哥到了。”国藩说着忙随张升来到大门口。只见门外站着陈玉林和一堆行李,国藩忙上前热情招呼:“啊,您是玉林大哥?” 陈玉林文弱地一笑:“涤生兄弟,在下正是陈玉林。” 国藩忙指着身边的秉钰介绍道:“啊,这是内人。” 陈玉林向秉钰施礼道:“弟妹安好!” 秉钰嫣然一笑:“哈,玉林兄一路辛苦,快快请进。” 张升和国藩帮着将行李拎进院里,国藩对张升道:“行李先放在客房。”一行人进了客房,国藩忙让座:“玉林大哥,快快请坐。”转脸对张升道,“啊,你去安排些饭菜,顺便让王婶上茶过来。”张升应声出了屋。 玉林忙客气道:“啊,不必麻烦,我还不饿。” 秉钰说:“玉林大哥不必客气。早两天,就收到家里来信,没想到您这么快。” 陈玉林说:“路上走了五十多天,我也是第一次出远门,真是千山万水啊。” 曾国藩呵呵一笑:“你这还是快的呢,我几次都是八十多天才到。不过那是冬季,路上比较难走。” 王婶端着茶盘上,为三人一一上了茶,对陈玉林道:“先生,慢用。”陈玉林拘泥地欠了欠身子,“啊,多谢。”王婶淡笑一下,走出了房。 曾国藩试着打问道:“玉林兄此次来京?” 陈玉林忙说:“愚兄不才,道光十七年我中得举人,因家境原因,未能赴京赶考,便在乡间教了几年私塾。此次下了狠心,决定来京边求学边等来年会试。” 曾国藩惋惜道:“哦,实在是可惜了!去岁和今年两届会试,今年是恩科,你都白白错过。下届会试要待三年以后了。” 陈玉林顿了顿:“如有可能,希望在京找份教书的差事。既可糊口,又可得到学习和等待的机会。” 曾国藩说:“如此说来,玉林兄早有了安排?” 陈玉林摇了摇头:“我在京举目无亲,只是想自己出来闯闯,碰碰运气。” 国藩和秉钰对视了眼,各作反应:“这么说,玉林大哥此番是贸然赴京?” 陈玉林说:“守在老家不甘心,不如出门踏出条路子。” 这时,王婶端着饭菜上,国藩忙站起了身:“玉林兄,您先吃饭,吃过饭我们再细聊。我不打搅你吃饭。”国藩对秉钰示意离开,秉钰忙对玉林道,“玉林兄您慢用,等下再说话。” 陈玉林起身想说什么,国藩和秉钰已经出了屋。夫妇俩径直回到书房,二人怀有难意地对视了下。秉钰说:“爹在信上没说起这些啊,只说他来京办事。” 曾国藩喃喃道:“中了举,便算得功名之人。他不甘仕途未尽。”秉钰不可理解地,“我还是认为,他此番进京有些贸然。” 曾国藩道:“雄心之人何惧冒险,况他只是贸然。呵呵”秉钰看着丈夫,“你还笑得出来?我真为他接下来揪心!” 这时,国荃匆匆进了屋,曾国藩惊讶道:“回来了?怎么样,这些天跟师傅练的。”国荃低头一笑,“师傅带我去郊外训练场,又认识了几位师傅手下的侍卫。” 秉钰欣慰道:“九弟眼界是越来越开了,那可都是些高人咧!” 国荃点头道:“确实,他们看着其貌不扬,但个个身手非凡。别说跟他们过招了,没等我出手,就置我于死地了。” 曾国藩说:“他们不就比你早练几年?用不了多久,你也跟他们一样。” 国荃淡然一笑:“大哥将我的军?” 曾国藩笑道:“大哥不过说出了九弟的心里话。” 国荃说:“没错,我正是这样想的。啊对,师傅说,等几天大哥若是空闲,想请您过去坐坐。” 曾国藩玩笑道:“师傅不会是找我告你状吧,说你没好好练。” 国荃苦笑了下:“哈,我都在玩命地练了,还告我状。” 秉钰拉着国荃的手,像护孩子似的对国藩:“你就不会夸我们几句,不知九弟小时候爱听你夸人。” 国藩抿嘴一笑,对国荃道:“对了,我们家来客人了。”国荃接话道,“爹来信说的那个陈玉林?” 曾国藩说:“哈,你可不能指名道姓地说人家,他比我还大呢。” 国荃问:“大哥想表达什么。” 曾国藩说:“我想让他和你同住一屋。” “他没地方住?” 曾国藩说:“在你房间多放张床,先让他住下吧。白天,你们可以交流些学业上的事情,人家举人出身,学问定是比你强。” 国荃说:“大哥既然想留他在家,我没什么,正好和我做个伴。” 秉钰对国藩道:“既然你这么决定了,那我,就安排张升给他安床吧?” 曾国藩说:“好,你去吧。九弟随我过来,见见这位大哥。”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幸福书屋【xfshu.com】第一时间更新《高嵋山下是侬家》最新章节。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