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书屋

第92章 印度历史简况

印度拥有着悠久而辉煌的历史,它是世界上最早孕育出人类文明的地区之一,同时也是世界上最为古老的国家之一,更是被誉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自远古时代开始,印度这片土地便见证了无数王朝的崛起与衰落,如孔雀王朝、贵霜王朝、德里苏丹国和莫卧儿帝国等。这些王朝的兴起和繁荣使得印度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贸易中心和文化发源地。随着时间的推移,印度历史也经历了多次分裂和动荡。不同的王国和民族之间发生了激烈的战争和冲突,导致了社会的不稳定和经济的衰退。此外,外部势力的入侵也给印度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在近代史上,印度遭受了英国的殖民统治,这一时期对印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经过长期的斗争,印度终于在 1947 年获得了独立,并建立了自己的共和国。 一、远古印度时期(公元前2500-公元前600年) 1、公元前2500-前1500 年的印度河文明 根据历史学家的研究,印度河文明可能是从附近地区或古老的村庄逐渐发展起来的。经过科学验证,这个文明大约存在于公元前 2600 至 1500 年之间,比尼罗河流域文明(公元前 4000 年)和两河流域文明(公元前 4000 年)稍晚一些。考古学家们在印度河流域的摩亨佐·达罗(ohenjo - daro)和哈拉帕(harappa)等地发掘出了一些拥有超过 4 万居民的古代城市遗址,并从中找到了许多石器、青铜器以及农作物的遗迹。此外,他们还挖掘出了大量的印章,但这些印章上的文字至今仍未被破解,甚至无法确定它们到底是不是真正的文字或者只是一种图像符号。 2、公元前2500-前1500 年的雅利安人入侵时期 雅利安人历史上原是俄罗斯乌拉尔山脉南部草原上的一个古老民族,是世界三大古游牧民族之一。经过无数次战争,这支雅利安人成功从印度河流域进入恒河流域,创造了古印度文明的达罗毗荼人被驱逐,并开始受雅利安人奴役,至此古印度的土着文明被后到的雅利安人文明取代。 3、公元前1500-前800 年的吠陀文明时期 公元前1500年,雅利安人开始入侵印度西北部,为印度带来新文化的同时,开始与印度本土文化相融合,创立婆罗门教,创造出了吠陀文化,这被认为是古印度文化的起源。吠陀文化反映当时印度人日常生活的写照和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例如吠陀哲学提倡酒的文化,鼓励人们饮酒,婆罗门教甚至认为,饮酒可以让人获得解脱、重新回到大梵天与梵天合一的最佳方法。 4、公元前9世纪的婆罗门教兴起 婆罗门教起源于公元前2000年的吠陀教,等级森严,把人分为四个种姓,分别为: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 二、列国时期或称佛陀时期(公元前600年-前300年) 公元前600年,印度经过多年的部落战争,逐渐形成了约20多个散落的国家。其中主要的强国有十六个:迦尸、憍萨罗、鸯伽、摩揭陀、弗栗恃(跋耆)、末罗、支提、跋蹉、俱卢、般遮罗、摩差耶、修罗色那、阿湿波、阿盘底、犍陀罗和甘菩遮(剑洴沙)。在许多印度邦国之中,位于今比哈尔邦的摩揭陀国逐渐居于优势地位。 这一历史时期是所谓的列国时期,因为佛教产生于这一时期,也常称为佛陀时期,列国时代的印度精神生活十分活跃,出现了许多哲学或宗教流派,其中影响最为久远的即是佛教和耆那教。 三、孔雀王朝(公元前325年-前187年)及佛教盛行 公元前 6 世纪末,强大的波斯人入侵并征服了印度西北部,并将其划分为数个省。然而,这片土地的命运并未就此终结。不久后,印度西北部再次成为马其顿的亚历山大大帝的战利品。公元前 325 年,当亚历山大大帝完成对印度河流域的征服时,他选择撤离。 就在这个关键时刻,月护王(旃陀罗笈多)站了出来,带领着当地人民奋起反抗。他们组建起一支强大的军队,与马其顿残留军队展开激烈战斗,最终成功地将他们驱逐出印度领土。紧接着,月护王继续前进,推翻了统治印度多年的难陀王朝,建立了一个全新的王朝——孔雀王朝。这标志着古印度历史上首次迎来了统一的时代和帝国。 孔雀王朝在公元前 273 至前 236 年间达到了鼎盛时期,而这一切都归功于阿育王的登基。这位伟大的君主以卓越的领导才能和军事智慧,成功地统一了除南印度迈索尔地区之外的整个印度半岛。通过一系列战争和政治手段,阿育王将各个邦国纳入自己的统治范围,使得整个印度都在形式上统一于帝国政权之下。 此外,阿育王还积极推动佛教的发展。他本人就是虔诚的佛教信徒,不仅大力支持佛教寺庙的建设,还派遣使者到周边国家传播佛教教义。在他的倡导下,佛教在这一时期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对印度乃至世界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阿育王死后,孔雀王朝立刻分崩离析。约公元前187年,孔雀王朝末王被大臣所杀,孔雀帝国正式结束。孔雀帝国衰亡后,印度次大陆进入一个王朝更迭和小国割据的分裂时期。 四、内部分裂和外族入侵时期(公元前2世纪-公元5世纪) 从前2世纪初开始,直到公元4世纪笈多王朝(约公元320-550年,已入中古时期)以前,大夏希腊人、塞人和安息人先后侵入印度,印度历史也处于内部分裂和外族不断入侵的时期。 公元50年,大月氏部落首领丘鸠阙率众越过兴都库什山脉,又成功占领阿富汗大部和印度犍陀罗地区,建立贵霜帝国(约公元78~241年),占领整个印度河—恒河流域。期间,在统一的政治形势下,印度的社会经济得到了有利的发展,其中主要是工商业的发展与海外贸易的繁荣。同时,佛教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并开始传入中国,然后由中国传入朝鲜,由朝鲜再传入日本,使佛教成为典型的东方宗教。 3世纪时,贵霜帝国走了衰弱,逐渐分裂为一些小的王国。公元4世纪初,以恒河中游一带为中心,旃多罗笈多建立了笈多帝国,其统治范围最北端到达北印度。笈多王朝继孔雀王朝之后印度的第二个强大王朝,也是由印度人建立的最后一个帝国政权,笈多王朝时期古印度的宗教哲学、文学艺术达到鼎盛,被誉为古印度文明的“黄金时代”。其中尤以佛教艺术着称,那时名作迭出,流派纷呈。这个时期的建筑、雕刻、绘画都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是古印度古典艺术的顶峰。 公元5世纪以后,中亚民族匈奴人入侵,笈多王朝的各属国纷纷独立。笈多王朝的衰落,标志着古印度史的结束。 五、戒日王朝(公元7世纪) 戒日王朝是公元7世纪统治北印度的封建王朝,又称羯若鞠羯国或称曷利沙帝国,为戒日王(606~647在位)所建。其版图包括除克什米尔、信德、西旁遮普之外的北印度,首都为曲女城(今卡瑙季)。 7世纪初北印度陷于政治分裂,出现两大敌对的政治联盟,曷利沙的普西亚布蒂王朝与曲女城的穆克里王朝联姻结盟,对抗孟加拉的高达族国王设赏迦与摩腊婆王提婆笈多的联盟。公元620-634年,戒日王南征德干失败,从此放弃征服南印度的企图。 六、阿拉伯入侵(公元7世纪中叶-13世纪) 大约在 7 世纪的时候,北印度出现了一股全新的势力——拉其普特人。他们在随后的印度历史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并成为了主导力量。自 7 世纪中叶至 12 世纪末,这段时间被称为“拉其普特时期”。在此期间,穆斯林开始了对北印度的征服之旅。 早在公元 8 世纪初,阿拉伯人就已经征服了印度西北部的信德地区,这标志着穆斯林对印度的远征拉开帷幕。而到了 9 世纪至 11 世纪间,南印度也崛起了几个强大的王国,其中最着名的当属朱罗国(注辇)和潘地亚。朱罗国甚至还入侵过印度尼西亚群岛,展现出其强大的实力与影响力。 然而,真正意义上的伊斯兰教对印度的征服始于 11 世纪。这场征服行动由来自中亚的突厥人发起。伽色尼王朝的苏丹马茂德多次率军远征印度,给北印度带来了巨大的破坏。最终,伽色尼王朝在中亚的领土于 1173 年被其位于阿富汗的原附庸廓尔王朝所吞并。 廓尔王朝的统治者穆伊兹丁·穆罕默德(廓尔的穆罕默德)在1192年的第二次德赖战役中决定性地击败了兆汗人,他留在印度的总督艾伯克于1206年采用苏丹头衔统治被穆斯林征服的北印度地区,定都德里,此后直到莫卧儿帝国建立,北印度的历史即为德里苏丹国的历史。 七、蒙古入侵及莫卧儿帝国(公元15世纪-1600年) 德里苏丹国的瓦解导致了权力真空,但这一局面并未持续太久。不久之后,新的穆斯林征服者在西北部迅速崛起。1526 年,突厥人帖木儿的直系后裔巴布尔从遥远的中亚地区踏入印度这片土地。在首次帕尼帕特战役中,巴布尔以强大的实力击溃了德里苏丹国末代国王易卜拉欣·罗第的军队。随后,巴布尔成功占领了德里,并被人们誉为\"印度斯坦的皇帝\"。紧接着,他在 1527 年战胜了拉其普特人,又于 1529 年将阿富汗人的残余势力彻底消灭。最终,由巴布尔所创立的政权被命名为莫卧儿帝国。 莫卧儿王朝的建立标志着印度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其疆域在极盛时期几乎囊括了整个南亚次大陆以及阿富汗等地,拥有约45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实力雄厚。 巴布尔是莫卧儿王朝的建立者,他原本是帖木儿帝国皇室后裔,因帖木儿帝国灭亡后,被驱逐到阿富汗,后来南下印度,于1526年在德里登基称帝,建立莫卧儿帝国。巴布尔去世后,其子胡马雍继位,继续扩张领土,但在与苏尔王朝的战争中失利,后被舍尔沙击败,但最终重新崛起,继续统治南印度。胡马雍去世后,其子阿克巴继位,他在位期间统一了印度的度量衡,实行文化融合和宗教宽容政策,使莫卧儿帝国进入全盛时期。 阿克巴去世后,其子贾汗吉尔继位,但在位期间因大兴土木和赋税繁重导致内部纠纷,最终被其子沙贾汗推翻。沙贾汗时期的莫卧儿帝国领土达到最庞大的时候,但由于一系列问题导致帝国衰落。 沙贾汗去世后,其子奥朗则布继位,他试图将全印度伊斯兰化,开始拆除大量神像,导致各种教徒势力公然与莫卧儿帝国为敌,但都被奥朗则布镇压。英国东印度公司在此期间入侵,最终迫使奥朗则布与英国求和,缴纳了75万英镑罚款。奥朗则布去世后,莫卧儿帝国开始分裂,最终在1857年被英国彻底征服。 八、西方殖民时期(公元1600年-1947年) 最早在印度建立据点的欧洲国家是葡萄牙,他们的殖民地位于莫卧儿帝国版图之外,此后荷兰人也积极介入,并打败了葡萄牙人,奥朗则布在帝国极盛时期忽视欧洲殖民者的危险,而他的子孙们在被迫面对欧洲人时已经由于帝国衰落而软弱无力。 到了18世纪,在印度追求利益的欧洲强国主要是英国和法国,经过一番斗争,英国人取得了优势,把法国的存在削弱到只剩下几个小殖民点。经营英国在印度事务的主要实体是不列颠东印度公司,1818年马拉塔人势力最后覆灭后,大多数印度王公都承认了东印度公司的宗主权。 由于殖民者的种种不利政策,1857年爆发了着名的印度民族大起义,1858年通过的《改善印度管理法》取消了东印度公司,由印度事务大臣接管其全部职权,并成立以印度总督为首的印度政府,英国人也正式结束了已无存在意义的莫卧儿王朝,将巴哈杜尔沙阿二世流放到缅甸。 此后,印度进入由英政府直接统治的时代,英国直接统治下的印度(称英属印度)分为13个省,其中包括缅甸,另外约有700个由印度王公统治的土邦在英国严密监督下存在着,这种土邦占整个印度面积的40。 以印度为根据地,在亚洲遏制俄国扩张的思想使一些英国官员致力于西北方向扩展英属印度的疆域,结果引发了1878年至1880年的第二次阿富汗战争;1885年,印度国大党成立,1906年组建全印穆斯林联盟,英国人有意识地利用了印度教徒和穆斯林之间的矛盾。1909年英国通过莫莱-明托改革法案,规定穆斯林和印度教徒在立法机构改选中实行分别选举,此后教派政治成为制度,印度民族运动分裂。 第一次世界大战对印度民族主义的发展带来了重大影响,1919年4月13日发生英军屠杀印度群众的阿姆利则惨案,这些事实使已经成为国大党主要人物甘地转变了对英政府的态度,并于1920年改组国大党,领导反英斗争,指导方针是甘地提倡的非暴力不合作。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印度民族运动继续发展,1944年甘地与真纳的会晤以失败告终,而印度穆斯林已经广泛支持建立独立的伊斯兰教国家。 二战结束后,英国实力急剧衰落,其在印度的殖民统治已经不可能维持,1946年发生印度皇家海军起义。1947年英国提出蒙巴顿方案,根据该方案,巴基斯坦和印度两个自治领分别于1947年8月14日和8月15日成立,英国在印度的统治宣告结束。 总的看,古印度历史文明悠久,但大部分时间处于小国林立的分裂状态,统一的时间非常短暂,即使在莫卧儿帝国和英属印度时期,也只是相对统一,各地大小土邦为数众多。印度诗人泰戈尔就曾写道,印度从来就不是一个国家,而是一个地理概念。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幸福书屋【xfshu.com】第一时间更新《这就是印度》最新章节。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